写秋分的诗句,历来美词金句多矣。不过愚以为,宋代词人谢逸的“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对秋分之描述至为精当而精确。
秋分,一般在阳历每年9月23日或24日,今年是9月23日(即农历八月廿八)9时3分31秒交节。据《逸周书·时训解》讲:“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大意是:从秋分这天开始不再打雷,再过五天冬眠的动物与虫子培固洞穴,再过五天地上的积水就会干涸。《礼记·月令》亦云:“仲秋之月……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乃劝种麦,毋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并说:“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日夜分,则同度量,平权衡,正钧石,齐斗甬。”《吕氏春秋·仲秋纪·仲秋》亦与前述大同小异:“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始收声,蛰虫俯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日夜分,则一度量,平权衡,正钧石,齐斗甬。”其中“同度量”等句之大意,是说仲秋之时日夜均分,所以要在此时统一和校正各种度量衡器具,以备秋后籴粮粜粮之用。度,指丈量长度的木制尺子等;量,指木制量器如升和斗等;衡,指权衡重量的木杆秤等。秋分这一天,由于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故称“日夜分”。汉代大儒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最大特点,就是昼夜平分,凉热平均。俗话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宋代诗人方回亦有句:“春分秋分昼夜中,天上地下度数同。”
秋分时节最大的特点,是“秋分放大田”。今年的秋分还有一个特点,是“先社后秋分”。
先说“秋分放大田”。北方的秋收,一般是从白露开始的。在写上一个节气白露的时候,我曾写过:“每年白露以后,北方地区便陆续开镰收秋。俗话说,‘白露十天满山黄’‘白露青黄不忌刀’‘白露秋分,庄稼封根’,等等。在我的故乡塞北,有‘白露收黍,秋分割谷’‘处暑找黍子,白露放大黍’‘白露砍高粱,寒露打完场’‘白露高粱秋分豆,寒露谷子走上场’之说。”其实,从白露开始收秋,一直要收到秋天的最后两个节令寒露(今年是阳历10月8日)与霜降(今年是阳历10月23日)之间。近日跟二哥通电话聊到“出”山药(土豆)和掰玉米的时间,二哥说,现在咱县平川地很少种山药,在北山上的山地种山药怕霜冻,一般“出”得早,在寒露前后就“出”了;掰玉米也是在国庆节以后的寒露与霜降之间,俗话说“寒露百草枯”,寒露与霜降后就没得收了。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每年秋分之后,白昼,一日比一日短;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对于秋庄稼来说,“秋分前,一天三熟;秋分后,三天一熟”,留着不收割也没意义了,庄稼熟不了了。老话常说“处暑不出头,割的喂老牛”,何况到了秋分呢,更何况“秋分不割,霜打风磨”,成熟的庄稼人不收让天收地收了。所以俗话说,“秋分没生田,准备动刀镰”“秋分放大田,寒露一扫光”。这个“放”是放倒的意思。在我的老家,两个人交手,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打倒在地,叫“放倒了”“放翻了”,特有气势。因而,把大片大片的庄稼割倒后,齐刷刷摆放在广阔的田野上,叫做“秋分放大田”,一眼望去,满目金黄,特有气势!尽管我们山西是农业小省,但却是全国的杂粮大省。主要杂粮高粱、黍子、谷子,都是在白露、秋分和寒露期间收割。当然,晋南、晋中与晋北,山地、坡地和平川,收割的次序是有前有后的。前文说过“白露收黍,秋分割谷”,现在又说“秋分收黍子,寒露割谷子”,这就是差异所在。总之,秋收季节,龙口夺食,诚如俗话所说:“秋分两头忙,种麦又打场。”还说:“三秋大忙,全家上场。”
再说“先社后秋分”。“社日”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题材。最有名的大概是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诗:“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还有宋代诗翁陆游的《秋社》诗:“明朝逢社日,邻曲乐年丰。稻蟹雨中尽,海氛秋后空。不须谀土偶,正可倚天公。酒满银杯绿,相呼一笑中。”王驾咏的是春社,陆游赞的是秋社,总之是为了庆丰年,畅饮杯中物。俗话常说:“社酒治聋。”放翁的另一首《秋社》诗亦云:“书因忌作闲终日,酒为治聋醉一杯。”只是不知依据何在?
回想三十多年前,知道我一直关心关注时令节气和农村风俗问题,父亲与大哥、二哥专门为我留心收集农谚俗语。父亲在村里是有名的庄稼把式,对大哥在这方面的“学问”,多少有些轻蔑意味。记得某年回老家过中秋节,我向父亲询问农谚“山怕白露川怕社”的社是什么,父亲说,社就是秋分。但大哥却说,社是社,秋分是秋分,他曾经听村里的生财老汉说过“先社后秋分,来年好收成”,可见不是一回事。父亲不悦。不过,那一回是大哥说得对。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但却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立秋五戊为社。”也说“立春五戊为社”。就是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开始数头伏,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或秋社。今年春社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阳历3月16日(即农历二月十四,戊辰日);春分在阳历3月20日(即农历二月十八),“社”在“分”前。今年秋社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阳历9月22日(即农历八月廿七,戊寅日),秋分在阳历9月23日(即农历八月廿八),依然“社”在“分”前。俗话说:“先社后秋分,来年好收成。”祈望来年五谷丰登粮满仓!
汉代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白虎通义·社稷》曰:“王者何以有社稷者,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而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社为土地神,稷为五谷神,合称社稷,乃国家之象征。“春祭社以祈膏雨,望五谷丰收;秋祭社以百谷丰稔,所以报功”,故称“春祈秋报”。古时为庆祝秋天的丰收,各村各户都要举行“社会”活动。汉代崔寔《四民月令·八月》云:“是月也,以祠泰社。祠日,荐黍、豚于祖祢。”祠乃祭祀之义。又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记述:“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齑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饭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这种庆社活动,热烈,隆重,而且普遍流行,唐宋以来尤盛。只是到了民国之后“咸与维新”,大多数人就不知道社为何物也。(李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