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财经 > 人物

唐山“棋子烧饼哥”—— 为“它”建起一座非遗体验馆

核心提示:里里外外的仿古建筑,建材用料一点都不将就。每一块青砖,都来自当地老宅老院;所有门窗家具,全淘自山东古旧家具市场。今年中秋

里里外外的仿古建筑,建材用料一点都不将就。每一块青砖,都来自当地老宅老院;所有门窗家具,全淘自山东古旧家具市场。今年中秋节前夕,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的老城正中心,一座名为丰润棋子烧饼非遗文化体验馆的建筑,在当年正宗老店祥顺斋旧址上喜庆开张。

大门入口处,一个三十几岁的男子看着人流进出、听着欢声笑语,一时百感交集:“为了做出最好吃的棋子烧饼,弘扬丰润棋子烧饼文化,这些年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谷小光在体验馆外迎候客人。国海涛摄

他,就是人称“棋子烧饼哥”的谷小光。一个因为幼年难忘的舌尖记忆,17岁开始痴迷烧饼制作,四处访师诚恳学艺,最终将这道地方名吃,原汁原味继承下来,又守正创新发扬光大的农家小伙。

新建非遗馆成了网红打卡地


顾客在体验馆购买棋子烧饼。国海涛摄

为一个小小烧饼耗资百万建一座非遗馆,对于并不宽裕的谷小光来说,挑战确实不小,但谷小光拿出这些年做烧饼的坚韧,不仅建成了,而且建得恰到好处。

体验馆以丰润古城为背景,将古城布局图、京沈大御道、魁星楼、长盛号等历史符号,把裕盛轩、祥顺斋、古津坊等棋子烧饼产生发展辉煌等传承中重要的历史节点,分别用“图片+实景+灯光+影视”形式表现出来,极具视觉冲击力。

走进体验馆,目之所及,首先是棋子烧饼产生的沃土——整个丰润古城的历史,电视屏幕上播放着《冀味儿——丰润棋子烧饼》专题片;耳畔,是棋子烧饼之歌——《棋子缘》。体验馆立体呈现了棋子烧饼产生、发展的源流和历史文化背景,让众多旅客、食客沉浸式体验棋子烧饼文化魅力。

棋子烧饼因状如小鼓、个似棋子而得名,原产丰润县城,有500多年历史。如今,谷小光已成功将丰润棋子烧饼申请为“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老字号”。

国庆长假期间,体验馆更是火爆,凭借独特的非遗文化浸润式体验游方式,迅速成了新兴网红打卡地。拍照留影之余,大家还能和谷小光对话,当面听他讲述自己和丰润棋子烧饼的不解之缘。

拜师学艺只为儿时舌尖味

谷小光出生在丰润北部山村狼儿峪村,从小就爱吃棋子烧饼。17岁时不顾父母反对,一人来到城关白家沟,向牛朝彦第三代传人“杨烧饼”杨国栋学习制作棋子烧饼。学成后,回到小山村端着盘子卖烧饼。

“‘武大郎卖烧饼’,连媳妇都说不上,有什么出息!”面对家人和朋友的质疑,谷小光从来没有动摇过。他说儿时和奶奶一起吃棋子烧饼的“最好味道”,早早地植入了他灵魂深处。

为了制作出最好吃的棋子烧饼,谷小光从未中断过遍访名师。很多老手艺人从不传外人,但谷小光用一颗赤诚之心,无数次登门拜访,让对方看到了什么叫心诚。

“在唐山,提起棋子烧饼,大多人都认为起源于七树庄。”谷小光说,“这是因为我师父王亚洲”。

王亚洲是丰润区七树庄人,他制作的棋子烧饼被称为“一口酥”,外酥内嫩,掉在地上外皮脱落,但是肉馅和内皮不乱,更让人称奇的是“放置一个多月味道依旧”,因此享誉唐山。“小光有我当年的影子,这门老手艺终于有传人了。”说起多次登门求学的谷小光,王亚洲很是称赞。

通过向多位名师求教,谷小光的棋子烧饼制作技艺,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他的师傅们总感觉“味道”中还是缺了一点什么:“没有了当年的十三香!”

在丰润,最有名的调料大师叫贾长存。谷小光经过3年登门拜访,才感动了贾师傅。师徒二人经过近半年的反复试验,才调制出制作棋子烧饼的“十三香”,终于得到其他几位师傅的认可:“曾经的老味道回来了!”


丰润棋子烧饼文化体验馆内景。国海涛摄

继承加创新名声更响亮

此后,谷小光又不断研发,将用电炉烤制的棋子烧饼,做出了手工缸炉的效果。现在,经他手制作的棋子烧饼,个个层如蝉翼、色泽诱人、外酥里嫩、入口即化、满口清香,掉在地上表皮苏碎,但肉馅不乱,技艺超绝,放置半月口感和味道丝毫不变。

谷小光对棋子烧饼的痴迷,不断得到着回报——他的棋子烧饼广受欢迎,供不应求。2013年,谷小光投资500多万元创建了唐山谷津坊食品有限公司,创立了“谷小光”“谷家小子”等棋子烧饼品牌,恢复了“祥顺斋”品牌,让棋子烧饼规模化生产,远销全国各地。

2018年,“谷小光”棋子烧饼在唐山乡村旅游“六大值得”品牌评选中,荣获唐山最值得吃的十大乡间特色小吃之一。2019年,唐山谷津坊食品有限公司被中华老字号委员会、河北省文联联合授予“燕赵老字号”,被“河北老字号”认定工作委员会认定为“河北老字号”。

“棋子烧饼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因丰润独特位置和历史文化产生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京东文化、还乡河文化的代表。”谷小光说。

正是基于对民间传统美食技艺的尊重和热爱,“建一座丰润棋子烧饼文化传承体验馆”,才从谷小光越来越清晰的想法中,变成了让更多的人,找回着、品味着不仅是舌尖记忆的况味。

作者:国海涛 记者 孙维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