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覃志梅积极探索乡村历史资源发展文旅产业
创建古村旅游基地 发掘村民致富秘诀
覃志梅(左三)入户宣传帮扶政策和村发展规划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李璋 实习生王楷博
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刚德村,是北宋名臣石鉴的故里,村内清代传统建筑、古巷道遍布。由南宁高新区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覃志梅来到这里后,充分发挥该村的历史资源优势,探索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途径,为这座千年古村送来了乡村振兴新风。
走村入户,为村民办实事
2021年4月,覃志梅主动请缨,成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
覃志梅走进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村“两委”一同入户了解村中情况,起初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例如村干部的分工较为粗略影响了工作效率,村里的一些基础数据没有及时更新等。
对此,覃志梅首先从细化分工入手,村干部和工作队都做到责任入网入格,任务有标有表。接着进一步规范村“两委”会议和工作队例会制度,做到有分工有合作、有协商有结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扎实提高整村数据信息质量,覃志梅提出“一帮一”和“一帮多”互助联查,根据梳理核实的数据信息,对脱贫户、监测户进行“一户一策”增收规划,使防返贫工作更踏实高效。
一年多来,覃志梅引进资金1000余万元,申报建设道路4条,安装路灯20盏,帮助5名脱贫户实现就业,为8名困难学子联系爱心捐助金,还建起了村里的第一座公厕,第一个电商中心。在她的努力下,刚德村在村中心建成“最美文化广场”,用20米文化长廊装点“最美上学路”,在右江河岸种植黄花风铃木和三角梅……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慧眼识珠,为古村谋新生
矗立千年的刚德村是北宋名臣石鉴的故乡。为发展文旅产业,覃志梅查阅了大量资料,请教相关文旅专家,还带着村干部、村民到外地的古村落参观、学习。
如今,在覃志梅的带领下,刚德村创建了“明臣故里秀美刚德”党建品牌,建立起了依托“北宋名臣——石鉴”文化和村内清代古建筑的主题文化旅游产业,还发展起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2021年10月,“石鉴祭拜习俗”被列入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2月刚德村大石坡获“广西传统村落”称号,2022年8月申报中国传统村落。2021年,“右江-生态鱼池”基地建成;2022年建设“金陵镇刚德村标准化和牛养殖基地”“金陵镇刚德村标准化果蔬种基地”;预计村集体经济从2020年的29.8万元到2022年突破40万元。同时,洽谈了两家企业,村企共同开发“垂钓基地”“露营基地”“百蕉园基地”“五色甘蔗园基地”,特别是规划设计的“千载宋庄”非遗体验古村落项目将是南宁文旅新亮点。“生态鱼”“刚德牛”“千载宋庄名臣故里旅游”“三大产业名片”初显雏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刚德村的致富“新秘诀”。
描绘蓝图,向着未来前行
尽管刚德村产业丰富,但覃志梅还有更高的追求。
覃志梅拿出了一份刚德村2021—2023年乡村振兴规划一览图,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覃志梅对于未来工作的发展规划。大到对于村落文旅产业体系发展规划的申报和推进,小到对于诸如公共卫生间、走廊等基础设施的修缮。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规划,还要有一支工作能力强,有群众威望的队伍支撑,才能让规划落地见效。”2022年年初,覃志梅萌生了建立一个由党员、乡贤、致富带头人和群众代表组成的“乡村振兴理事会”的想法。今年7月,她带着村干部、驻村工作组前往上林等经验丰富的“乡村振兴理事会”考察。通过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本村实际,覃志梅最终决定采用“党建领航”+“乡贤理事会”的模式,壮大乡村振兴建设力量。
未来,覃志梅将进一步发挥“乡贤理事会”的作用,组织在村民中代表性强、说服力强的乡贤参与到乡村振兴会议中。另外,覃志梅还计划带领乡贤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考察、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乡贤的文化自信,助力刚德村“石鉴文化节”走向全国,实现刚德村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