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资讯 > 视点

少儿乳品消费,如何补上健康营养短板?

核心提示:乳品是儿童全生命周期必不可少的食物。国际上许多国家把发展奶业作为提高儿童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常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和

乳品是儿童全生命周期必不可少的食物。国际上许多国家把发展奶业作为提高儿童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常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和生物活性因子的最佳来源,牛奶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饮奶,可以保障婴幼儿生长发育正常、减少儿童营养不良、预防慢性疾病发生、提高人均预期寿命。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监测数据显示,3-5岁、6-11岁、12-17岁人群平均乳品摄入量分别为56克/天、71克/天、75克/天,仅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摄入量的1/7左右。

“乳品在儿童营养改善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是当前儿童食物消费中最为突出的短板产品。”近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奶业大会“乳品营养与儿童健康论坛”上,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表示。

健康营养不足是突出短板

据统计,我国城市3-5岁、6-11岁、12-17岁儿童平均乳品摄入量分别是农村相应年龄儿童的2倍、2.1倍和1.5倍。《中国初中生和高中生牛奶和牛奶制品消费量(2016-2017年)》显示,农村仅有11.5%的中学生达到了推荐量,低于城镇中学生的22.7%。

受城乡经济水平、家长文化程度、乳品销售渠道等多种因素影响,儿童乳品消费存在明显城乡差异。陈萌山称,农村地区存在认为含糖乳饮料、乳酸菌等可以替代乳品的认知误区,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儿童乳品消费差距,甚至成为一些落后农村地区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此外,我国儿童乳品消费结构较单一,突出表现在常温奶消费占比高,干乳制品和低温鲜奶占比少。陈萌山表示,从国内乳品加工和贸易宏观数据看,我国乳品消费主要以液态奶为主,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消费量很低,2021年我国人均奶酪、黄油消费分别为0.2公斤/年、0.1公斤/年。

据介绍,奶业发达国家,乳品消费以干乳制品为主,液态奶和干乳制品的消费比例大致为3∶7。在我国,2021年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研究所开展的儿童乳品消费调研数据显示,有62.4%的儿童主要消费常温奶,41.5%的儿童主要消费发酵乳,仅有21.1%和3.9%的儿童主要消费低温鲜奶和奶酪,还有27.1%的儿童选择乳饮料。

“奶酪是奶业发展成熟阶段的标志性产品,发展奶酪有利于奶源的综合利用及乳品产销集合调整,有助于带动乳品消费升级。”中国奶业协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称。

《“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明确,鼓励企业开展奶酪加工技术攻关,加快奶酪生产工艺和设备升级改造,提高国产奶酪的产出率,研发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奶酪产品。日前,中国奶业协会制定发布的《奶酪创新发展助力奶业竞争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确定了未来奶酪发展的总体目标,2025年全国奶酪产量达到50万吨,全国奶酪零售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我国奶酪产业素质稳步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显著提高,国产奶酪产品正在成为乳品消费市场新的蓝海。

消费数量和质量都不够

陈萌山分析,当前儿童乳品消费不足的主要制约因素有四:一是乳品市场价格偏高,二是家长及儿童对乳品认知水平不足,三是尚未形成健康导向的乳品消费习惯,四是促进儿童乳品消费提升的政策环境尚未健全。

近年来,乳品市场价格上涨趋势明显,成为限制儿童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常温奶零售价格2010-2021年年均增长率为4.4%,明显高于同期猪肉、鸡蛋0.9%和0.59%的年均增长率。近些年我国乳品加工“高端高价”倾向明显,以常温奶计,2010-2021年我国加工乳品与原料奶的比价由2.7增至3.9倍,远高于目前国际上2.5左右的比价水平。按现有乳品价格计算,城镇、农村居民乳品消费要达到每日300克营养标准,乳品消费支出占食品支出的比重将分别达到28%和46.7%。

此外,国人对乳品认知普遍不足,制约我国儿童乳品消费水平提升。据《2019中国奶商指数报告》显示,六成家长认为乳品不是每日膳食必需品。2020年凯度家庭购买监测数据也表明,乳品仍具有很强的节日消费属性,福利礼赠渠道销售额占比为14.2%。

此外,有分析称,由于儿童奶的直接消费权和消费支配权发生分离,致使儿童奶包装设计的图像消费变得较为复杂。对儿童来说,奶制品的消费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买椟还珠”式的寓言,口味、外观包装而非营养,成为影响儿童选择牛奶的重要因素。

我国乳品消费历史不长,尚未形成以健康为导向的消费习惯。在陈萌山看来,从消费水平上看,目前我国儿童乳品消费还处于“喝上奶”阶段,不仅消费量严重偏低,而且低温鲜奶、奶酪等营养更丰富的产品消费刚刚起步。

据2020年FAO、IDF调研,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推广实施学生饮用奶,目标人群为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平均覆盖率超过50%,覆盖1.6亿儿童。据中国奶业协会统计,中国学生奶覆盖率只有17%,与世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补齐短板需多方发力

“目前我们正处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必须从儿童抓起,从供给侧和消费端统筹发力,着力破解儿童乳品消费与健康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打造儿童健康饮食模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陈萌山说。

在供给侧一端,陈萌山认为,一是建立营养导向性乳品加工体系。企业要树立乳品是普惠食物的意识和建立营养导向性乳品加工体系,要避免过度加工、过度包装、过度添加、过度利润的所谓“高端”化倾向。科技界与产业界应加大对儿童乳品营养基础研究,围绕精准营养理论与儿童营养现状加强产品研发力度,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丰富儿童乳品品类。

二是优化乳品产销利益链接与区域布局。奶业发达国家的乳品加工企业通常由奶农合作社主导,共享全产业链收益。紧密的产销利益链接是一个国家奶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建议着力促进养殖加工融合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奶牛养殖场、合作社生产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分享加工销售红利;引导乳品企业增加养殖环节投入,提高自有奶源比例;积极优化奶业区域布局,巩固扩大北方优势区产能的同时,打造高品质南方牧场群,破解南北方乳业发展不平衡格局。

三是强化奶业振兴政策支持。自2018年实施奶业振兴战略以来,我国奶业发展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我国生鲜乳产量同比增长8.4%,是养殖业中增速最快的产业,但从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还面临竞争优势缺乏、消费潜力尚待挖掘、产业对外依存大等挑战。对此,一要加大对高产优质苜蓿种植的支持力度,优化推广苜蓿收储工艺,增加优质苜蓿供给。二是支持中小牧场升级改造,推广普及奶牛种料病管等关键实用技术,稳步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奶牛单产。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奶牛活体、养殖场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创新,引导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小牧场的支持力度。

儿童乳品消费提升不光需要供给侧发力,消费端也不能缺席。陈萌山认为,消费不足、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儿童乳品消费的突出短板,首先要加强乳品科普宣传,科学引导儿童乳品消费。

其次,通过政府补贴,扩大“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范围。提高“学生饮用奶”的补贴标准,将学生饮用奶作为学生营养餐的固定组成部分,给予专项补贴,由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分担。同时,对“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推广管理、质量监管、奶源基地建设、效果评价等工作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提高学生饮用奶生产企业参与积极性。努力把农村低收入地区、幼儿园低龄儿童纳入“学生饮用奶”覆盖范围,争取到2025年,全国“学生饮用奶”覆盖率提高到35%,至2030年提高到50%。

第三,推进由“喝奶”向“吃奶”转变,引导企业积极推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优化乳品结构和加工工艺,增加儿童易于接受的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生产,更好地满足儿童乳品多样化需求。综合考虑学生营养改善实际需求,把干酪、功能性乳品、风味型乳品等增加到学生饮用奶采购名单中,提高干乳制品在学生奶当中的供应比例。

儿童健康是国之大者。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测算,在营养方面,每一元钱的投资可以得到30元的回报,儿童早期的营养投入回报则更大。需要全社会齐发力,共同关注儿童营养健康与发展,补上乳品理性消费这一课。(记者 章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