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举措,其进展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进度和质量成色。迈向新征程,浙江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伟大历程、总结宝贵经验、回答时代之问、擘画宏伟蓝图,是一个具有历史穿透力、政治动员力、思想引领力的纲领性报告,必须全面系统、准确完整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和深远意义。
开辟了十年伟大变革的新境界。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谱写了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篇章。
实现了持续理论创新的新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洋溢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智慧精华,凝结着百年大党的科学经验,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我们奋进新时代、夺取新胜利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巨大力量。
开启了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宏观展望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重点部署了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旗帜鲜明提出了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
赋予了党的三农工作新的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阐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鲜明昭示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时代主题、职责使命、方法路径,为把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提供了战略指引。
深刻把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三农问题始终是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根本问题。必须立足实际,深刻把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基本路径和制度保障。从浙江三农实践探索来看,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加强初级产品供给保障不容有失,特别是要保障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浙江作为农业资源紧缺的沿海省份,全力扎紧“米袋子”,切实拎稳“菜篮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坚决打好粮食安全保卫战,稳定蔬菜、畜禽、水产品等生产供应,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共同富裕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浙江深入推进农民农村“扩中”“提低”行动,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快缩小“三大差距”,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推进浙江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打造“橄榄型农村社会结构”,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农民群众。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乡村文化振兴作为内在要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浙江积极推动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充分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和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引领风尚、教育农民、推动发展作用,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弘扬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坚持生态优先作为基本理念。农业农村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良好生态环境是重要支撑。浙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更高水平。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坚持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方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绿色成为乡村大地最鲜明的底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窗口。加强农业对外合作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浙江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地区)交流合作,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农产品贸易往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充满活力的“走出去”经营体系、多元稳定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健全完善的对外合作体系,形成农业全面对外合作交流新格局。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障。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政治保证。浙江建立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健全“大三农”统筹协调机制,以党建联建引领乡村发展。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广泛凝聚起各方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精准锚定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的靶向方位
浙江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我们将扛起责任、勇探新路,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两个先行”实践中,奋力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努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作出浙江三农贡献。
“稳”字当头,着力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们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军令状。稳步增强保供能力,持续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探索构建大食物观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建立五级“田长制”,制定并落实耕地恢复补充方案,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加快提升种粮收益,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规模粮油补贴、最低收购价、订单收购奖励、贷款贴息等政策,建立健全种粮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强”字筑基,着力打造农业科创高地。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们要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加快建成农业现代化先行省和农业强省。聚力核心科技强起来,紧盯生物育种、现代农机装备与数字农业等重点领域抢占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创建全国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机推广应用先导区。聚力科创平台强起来,加快布局创建省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水平重点农业企业研发机构,每年创建一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培育一批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聚力创新企业强起来,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培养一批引领型、成长型农业企业家。
“美”字增色,着力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千万工程”路子走下去,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新格局。塑造乡村形态之美,纵深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深化美丽乡村“五级联创”,打造“浙江气质、整体大美”的乡村风貌。赋能乡村生活之美,围绕“一统三化九场景”,打造一批引领品质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未来乡村,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彰显乡村人文之美,充分发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召开的溢出效应,用好农村文化礼堂等主阵地,创新开展二十四节气乡村游等活动,让乡村成为浸润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
“富”字为本,着力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我们要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持续推进农村“扩中”“提低”。以集成改革促富,打好“市场化改革+集体经济”“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宅基地改革+乡村建设”“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组合拳。以产业发展带富,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智慧农业、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百千”工程,让农民分享到更多产业融合带来的增值收益。以创新机制帮富,打造新型帮共体,实施低收入农户“一户一策”集成帮扶、山区26县强县富民等计划,深化“山海协作”工程,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智”字赋能,着力深化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我们要放大数字浙江建设先发优势,打造数字乡村引领区。推动乡村产业更智能,实施乡村产业数字化增效行动,以“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为核心,集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和创新链的数据资源,让乡村产业插上数字化翅膀。推动应用服务更智效,迭代升级“浙江乡村大脑2.0”,推进“浙农田”“浙农经管”等系列应用场景建设,推广“浙农码”。推动乡村治理更智慧,加快智慧村社建设,推动“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和“141”体系迭代升级,构建“四治融合、整体智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融”字为要,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城乡一体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我们要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构建新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整合,构建“整合聚焦、钱随事走、绩效优先”的涉农资金统筹机制,建立农业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集聚要素资源保障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推动城乡设施耦合,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互联互通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质量同等,着力构建居民幸福共同体。推动城乡人才聚合,深化“两进两回”行动,健全城市医生教师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实施乡村绿领人才培育、农创客培育等行动。
作者:王通林
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