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全国 > 山西

转型引领 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强势起步

核心提示:新开通的太忻大道。(樊文珍摄)初冬时节,从太原出发,驱车行驶在太忻(太原—忻州)大道上,双向六车道视野宽阔、层林尽染、风

新开通的太忻大道。(樊文珍摄)

初冬时节,从太原出发,驱车行驶在太忻(太原—忻州)大道上,双向六车道视野宽阔、层林尽染、风景如画,仅仅7个月的时间,原本的乡野面目一新。大道通衢,一条路彰显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的强势起步。而就在一周前的11月22日,“科创中国”山西行动推进会在太原举办,7项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举行了线上路演,以助力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既不靠江靠海也不沿边沿境的山西,坚定不移地融入京津冀,服务雄安新区,才能实现大开放、大发展。

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山西将中部城市群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确立了“一群两区三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其中,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布局、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布局、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大举措。

活力凸显,潜力无限。新时代,山西要实现转型崛起,中部城市群要强龙头,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必须成为重要动力源。

锚定前行方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太原与忻州实现动车“公交化”开行。张炯摄

7月4日7时11分,以“锦绣太原·康养忻州”为主题的“太忻号”城际动车从太原南站首发,一路向北,驶向忻州。

随着城际动车的增开,太原忻州实现了动车“公交化”开行。忻州市委常委、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忻州区运营中心主任张宇光说:“城际动车的开行促进人才聚集、经济互动,实现优势互补,也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崛起注入澎湃动力。”

一体化发展的本质,是以要素资源的跨区域自由流动和配置,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1+1>2”的市场整合效应。

“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是在传统经济区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融入了一体化发展新理念,是在县域与重点开发区这样的小空间尺度上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发展与协调的一次崭新尝试。”在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看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既有理论逻辑,也有现实逻辑。推动太忻经济区建设,必须在充分把握“一体化”与“经济区”科学内涵与现实基础上,做到政策有的放矢、制度系统集成。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以《关于推进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统领,加快构建“三级三类”规划体系:省级层面印发了《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空间战略规划》《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以及产业转移、综合交通、生态环境、文旅康养等18个分领域实施方案;市级层面,太原市印发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大盂产业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了太原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忻州市印发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忻州片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了空间发展规划、启动区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县级层面则全部编制了发展规划,“1+3+N”规划体系基本成型。

有了顶层设计,相关机构、人员也迅速到位。2021年12月29日,山西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及分支机构揭牌,同日,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太原区运营中心揭牌;12月30日,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忻州区运营中心揭牌。太原、忻州两市举行工作对接座谈会,并就具体工作事项开展对接。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如何打破“一亩三分地”的行政藩篱,实现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与优势互补?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表示,当地制定了省市两级工作规则,进一步厘清了省市两级及部门工作职责,建立了定期会商、重点工程项目协调调度、规划协调落实、经济指标调度通报、目标任务考核评价以及太原区忻州区会商等工作机制,形成了统一协调、各负其责、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

两座城市,全力起跑,双向奔赴:率先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加快第三代社会保障卡补换卡,拓展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民生+N”应用服务;推动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实现交通出行“同城待遇”;打造“一卡在手、畅游太忻”文旅新体验;推动跨市域“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率先实现全程网办;深化拓展“全代办”服务,建立项目前期研判策划、“一项目一方案一清单”审批服务新模式和联动审批机制;协同推进两市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互认采信。

7月15日,正在创业的90后小伙郝煜申领到首张以“山西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冠名的营业执照。该项业务从提出到落地,仅用了29天,一个个“加速度”让这里成为更多企业向往的热土。

做好“基建”文章,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新成效

从城市群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生产要素的流动汇集与扩散是城市群发展与区域联动的重要基础,而流动的基础则在于交通的便捷以及设施的完善。

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路面上平整的沥青与笔直的标线黑白分明,随着无人机的慢慢起飞,太忻大道的全貌尽收眼底,宛如一条巨龙纵贯南北。一路北上,来到了太忻经济一体化(太原区)率先建设的启动区——大盂产业新城。

大盂产业新城是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地理中点。“按照‘核心先行、辐射带动、全面推进’的路径,经过充分调研和考量,把阳曲县大盂产业新城作为启动区先行开发建设。”2021年12月8日,太忻经济区太原片区建设启动会召开,韦韬在会上表示,基于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土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等多方面考虑,选择先行开发建设大盂产业新城。

太原科创驱动中心全景。(图片由太原市阳曲县委宣传部供)

机器轰鸣、塔吊林立,挂图作战、强力攻坚。虽然寒意渐浓,大盂产业新城建设“热度”和“速度”丝毫不减。作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重点项目,太原科创驱动中心经过550名建设者90天、24小时不间断施工,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两座中心大楼拔地而起,封顶节点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

位于大盂产业新城主轴东侧,与太原科创驱动中心毗邻的太忻双碳产业科技园则是一座围绕双碳产业研发、应用及产品与技术展示的高科技园区。科技园项目负责人高强介绍,作为大盂产业新城首批启动的项目之一,科技园引入先进的零碳建筑设计理念,整个园区从设计、建造、运营紧密围绕低碳的概念,采用了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同时应用了海绵城市技术。

“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不仅要建得快,更得建得好。”山西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杨俊民介绍,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坚持生态优先,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加快构建以恒山—云中山、五台山—系舟山为屏障,以滹沱河、牧马河、清水河和汾河为廊道的“两屏四廊多区块”的区域生态保护空间格局,筑牢京津冀重要绿色生态屏障,保护好“华北水塔”。

——推动形成“蓝天常驻、绿水长清、黄土复净”区域示范。力争到2025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2020年下降2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较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与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正面清单(试行)》,从行业准入、空间布局、污染控制、风险防控、低碳发展等五个维度,提出了52项清单。

太原市集全市之力建设大盂产业新城,目前已完成道路交通、中央绿轴、公共配套、标准化厂房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具备招商项目落地条件;忻州市则高质量打造秀容新城,目前已完成规划阶段任务,建成后将与大盂产业新城形成南北呼应之势。

1—9月,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86.1亿元,同比增长76.3%,高于全省68.3个百分点。

11月15日,正逢大盂村集市,过往行人熙熙攘攘,肉蛋果蔬琳琅满目。中午时分,街上的小金面馆里,老板小金忙得不亦乐乎,“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200多碗面。”在大盂村,像小金一样回流家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深化对外开放,在带动经济发展极上实现新突破

3月15日,中来股份“年产20万吨工业硅+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签约,成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今年签约的首个百亿级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用了4个月,创造了项目落地“古交速度”;

3月28日,玖方古交共享储能示范站(一期)、炉峪口水厂及供水网建设、晋飚新能源古交正沟200兆瓦风电、屯兰河生态治理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打响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古交启动区项目建设的发令枪。

8月13日,秦晋煤矸石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开工仪式在古交举行,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处置固废煤矸石、建筑垃圾及粉煤灰等200余万吨。每年生产两亿块烧结空心砖、建筑砌块及城市绿化透水砖。

……

缘煤而建,因煤而兴,也受煤所困。正处于转型剧烈阵痛的太原古交市,借助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全面开启了“二次创业”。

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制度,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推进计划,一本管理台账”的机制;扎实开展土地收储,先期在“两川”启动区打造“标准地”,切实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以“店小二”姿态优化营商环境。古交市委书记李卫平表示,要积极主动作为、迅速找准定位,以逆势突围、弯道超车的超常规举措,全力以赴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古交启动区)建设强势起步。

“二次创业”要实现“二次腾飞”,不仅要以“保姆式”服务助推项目建设,更要坚持科学严谨的论证程序,扎实、深入、充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放眼太忻经济一体化建设区,围绕“招什么”,在打造七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对区域内755户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梳理,提出重点打造“8+6”产业链条;围绕“落哪里”,在“一核双轴多组团”空间布局基础上,进一步明确“2+5+N”产业承载空间;围绕“怎么招”,组织可承接项目土地现状梳理,推动加快标准地、标准化厂房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硬件支撑。

在项目建设基础上,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积极谋划产业布局,引导产业聚链成群。山西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常务副主任金红岗表示,要全面推进产业创新协作耦合,重点打造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等七大产业集群,细化延伸出特殊钢、铝镁合金、合成生物、碳基新材料、轨道交通装备等具有发展基础的优势特色产业链,以及大数据、半导体、锂离子电池等具有成长潜力的新兴产业链,构建“链主”企业牵引带动、“专精特新”企业集聚配套、产业园区和创新平台有效支撑的产业生态。

太忻一体化建设核心区大盂产业新城夜景。(图片由太原市阳曲县委宣传部供)

2022年,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入库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共计682个,总投资97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56亿元。同时,山西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加强项目谋划储备,2023年至2025年计划实施重大项目559个,总投资1.4万亿元。

随着雄忻高铁的开建,山西与京津冀、雄安新区的距离将大大拉近。山西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更高定位谋划自身发展,在更宽领域推进产业转型,在更大范围优化要素配置,在更深层次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北引擎,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动力澎湃,未来可期。(赵芳 武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