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人义务理发。牛伟密 摄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修建文明实践广场、高标准打造幸福院、党群协力整治人居环境、聚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近两年,济南南部山区仲宫街道刘家庄村坚持以“党建+文明实践”为引领,通过“建强阵地、建好队伍、优化服务”等举措,以党员带群众、以家风带村风、以文化育村民,打通凝聚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文明实践之花在这里绽放。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核心阵地”
11月8日临近中午,刘家庄村幸福院里传出洪亮的歌声,40余名“80后”老人齐聚一堂高唱红歌。每周二周六,他们都会来到幸福院就餐聚会,这里也成为他们第二个“家”。
幸福院里娱乐室、健身房、休息室、餐厅等设施一应俱全,还设有“议事厅”“党群学习课堂”,老人们在这里娱乐就餐的同时,积极发挥余热,为村里的疑难问题出谋划策,为村庄的发展建言献策。“村里老人是村子的根,尤其是老党员,村里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助力。”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立强说。
刘家庄村毗邻省道317线,全村2300多人,是仲宫街道东部第一大村。村庄如何治理、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重要命题。2021年,刘家庄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立后,以党建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先后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修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高标准打造一处幸福院,以“文明实践+”推动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核心阵地”。
编撰村志传承无私奉献精神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如何做好?陈立强首先做的是凝聚精神力量。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济南修建锦绣川水库到分水岭水厂的供水渠,这条水渠从刘家庄村北峪穿过,同时还建设一座“卫东桥”。“那时,村里老一辈人积极响应,加入到水渠修建行列中,不计得失、不怕吃苦,目标坚定,无私奉献。”陈立强说。
为把这种精神传承好,该村把老党员群众凝聚起来,向年轻党员群众宣讲红色故事,讲述老一辈人的奋斗历程。同时成立“老党员帮帮团”,他们在协调邻里矛盾、帮扶困难群众、疫情防控、环境整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众,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现在,刘家庄村正在编撰村志,党员群众都行动起来,义务参与。“编撰村志也是为把老一辈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陈立强说。
如今,刘家庄的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强大合力,这种变化也让陈立强体会深刻。今年7月的一场暴雨,令村北峪山上的生产路被冲毁,村“两委”不等不靠,主动协调修复水毁道路。同时在村民微信群里发布消息,号召村民积极参与道路整修。一时间,村民一呼百应,主动参与到生产路整修中。“大家出钱出力,不为别的,都是为了让村子发展得更好。”72岁的老党员马时福说。
“整修道路的同时,我们提前规划,依托村内红色资源,计划发展红色研学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陈立强说。
探索“文明实践+家文化”乡村治理模式
今年,刘家庄村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家文化”的乡村治理模式,破解乡村治理中村民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融入面不广的问题,推动乡村治理更有温度、热度和深度,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刘家庄村“两委”成员深入村民家中,“主动听”,化矛盾,解难题,让村民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发挥“老党员帮帮团”作用,以“拉家常”的方式,与村民交流,宣传各种政策,收集意见建议,引导村民参与村庄治理。“一个村就是一个大家庭,不论男女老少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个人为村子出把力,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老党员帮帮团”带头人、82岁的高吉年说。
刘家庄村开展“好人榜”“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塑“家风、民风”。成立仲宫街道长缨志愿服务队“益诚”分队,开展“孝老爱亲”志愿服务项目,定期到幸福院为老人开展理发、做饭、按摩等志愿服务。同时,积极参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文化建设等工作。“如今,好家风好民风也成为刘家庄村乡村振兴的‘好法宝’。”陈立强坚定地说。
着眼未来,刘家庄村坚持党建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整合各种资源,壮大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红色研学旅游,打造精品民宿,不断强基础、激活力、促发展,推动乡村治理取得更大成效,擘画乡村振兴新篇章。(牛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