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郭家麟)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丰富的农耕文化是乡村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乡村文明和非遗保护以及家风家训传承、思想观念、智慧俗语、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显得尤为珍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
市政协委员、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贾长城说:“近年来,很多文化积淀厚重的乡镇随着我国城镇化推进而面临逐渐消失,很多有着文化底蕴的村居、祠堂、牌坊、古井、碑刻、家谱等老建筑、老遗迹,因年久失修或被损坏或被拆除。为了能使乡村文化永久保留传承,我建议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使浓浓的乡愁文化能够传承下去,以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品位。”
贾长城提出几点建议。一是保护好乡村真实原貌,打造一村一馆一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坚持乡村特色传承,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村名由来和名人故事传说以及家族优秀品质的传承,依据每村文化优势和经济发展状况,建议把乡村博物馆建成不低于150平方米,也可以扩展到1000平方米的中型馆,展馆主要展示农耕文明器具,生产、生活用品,如织布机、缝纫机、犁子等。另一方面就是展示乡村民风民俗、婚丧嫁娶和村规民约、家谱家风家训、孝文化等。二是由文化部门指导,鼓励村民自主建设乡村博物馆。乡村振兴,文化先行,许多乡镇都有着各自的文化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通过宣传,增强村民对乡村文化的热爱,鼓励村民自主筹资兴建乡村博物馆,政府给予组织引导,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给予资金扶持,也可在原有的老房子基础上改造建设。可参照其他地市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导意见,通过乡村博物馆建设可以凝聚共识、增强文化认同感,使农耕文化和乡愁文化有机融合,使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得以延续、传承和发展。
“建设乡村博物馆还可使乡村群众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滋养身心,传播文化。博物馆里的乡土文化展示、手工体验、文创产品、特产展售、拓展培训等,可以让村民感受这些年的变化带来的切实利益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贾长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