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3.8万多个乡级行政区,县乡人口数量众多。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95%的建制村实现快递服务覆盖。各地大力加强乡村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有力促进农民增收与消费提质形成良性循环。但总体看,县域商业尤其是村镇商业发展依然滞后,流通梗阻依然存在,商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依然不足。《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完善乡村市场体系。”未来还需围绕完善流通设施、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改进监督管理方式等多下功夫,进一步推动乡村市场扩容升级。
商超、便利店等零售终端少,物流配送时效慢,农产品流通网络不健全等,是不少县域地区流通体系的短板,需要完善流通设施,畅通下沉和上行双通道。健全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在商业设施上,应当抓紧推进对县城、乡镇和村三级商业设施的“三个一批”改造升级,满足农民便利消费、就近销售需求;在物流设施上,要加快完善以县级物流节点为核心、乡镇服务站点为骨架、村级末端网点为延伸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设施体系,完善农村电商配套服务。升级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工具,推动农村传统商业企业大规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有效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我国是制造业和生活服务业大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提供更多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优质商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在广大农村地区,品质型消费正逐渐取代温饱型消费。我们既要推动农村居民汽车、家电、家具、家装消费升级,也要让城市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在乡村落地生根。乡村有着丰富的服务资源,可结合实际情况,发展乡村旅游、民俗、特色文化、休闲农业等服务产业,推动农村商旅文娱体融合发展,充分满足县乡居民个性化、多元化、中高端消费需求。
受多种因素影响,过期食品、“三无”食品、山寨货等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可见。针对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农村市场秩序、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必须改进监督管理方式,优化乡村市场消费环境。未来,要继续把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和加强市场监管放在突出位置,全力营造安全放心的农村消费环境,通过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城乡联动机制,加强源头治理,严厉打击农村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行为。与此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农村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
扩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建立健全现代乡村市场体系是重要保障。我们必须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以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倾斜。随着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的深入实施,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正加速建立完善。把握流通变革趋势,顺应流通发展规律,推动乡村市场体系高质量发展,我们一定能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实现双提升,为我国消费升级和产业发展带来持续的牵引力。(齐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