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大运河看山东”系列报道之一
一船渔火贯南北,鲁风运河展新韵
【编者按】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经纬海陆、纵贯南北,恰如华夏文明奔流不息、历久弥新。随着国家重构京杭大运河“全流域”航道重大布局的展开,苏醒的大河被赋予新的使命、寄予新的希望。“沿着大运河看山东”系列报道,讲述运河山东故事,赓续运河时代精神。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山东大运河上承京津冀、下接长三角,由北向南依次流经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是运河历史上的咽喉要道。依托“因水而兴”的发展良机,山东正在扩能升级,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新高地,加快谱写内河水运发展新篇章,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千年水道,百年复兴。一艘艘现代化船舶沿河而下,流淌千载的齐风鲁韵,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八里湾船闸。人民网 顾玉雪摄
“通江达海”,构建港航经济新格局
春意未阑,京杭大运河东平段水清岸绿,美景如画。
悠扬的汽笛声中,六七艘南来的船舶缓缓驶入位于泰安市东平县商老庄乡的八里湾船闸,等待水位上升后过闸。“闸室现在开始涨水,请注意水位水流变化”的语音播报响起,调度室一片繁忙,船闸内水涨船高。
在船闸上空的桥梁处向北眺望,东平湖一片烟波浩渺。
“八里湾船闸上下游水位相差约4米,是大运河山东段复航工程最北端的梯级船闸,按照Ⅱ级通航标准建设,具备2000吨级船舶通行能力。”山东水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泰安分公司安全员李仁鹿介绍。
闸门开启,马达声响,船舶鱼贯而出,行驶15公里,即达大运河通航段的最北端起点港——东平港。
运河通,东平兴。自古以来,京杭大运河货运南北,以独特的漕运文化和商业文明,孕育出繁华城镇,滋养着沿岸百姓。据《东平县志》记载:“在昔运河畅通,漕运兴旺之时,帆樯林立,商船汇集,岁运漕米四佰万石。”
近代以来,由于北面黄河数次改道,河道淤积,运河受制停运。2021年,京杭大运河泰安段工程建成,一举结束了百年来“有湖有港不通航”的历史,千年运河再焕新机。
在东平港老湖作业区,来自鲁西南、鲁西北及河北境内的矿山建材、非金属矿石、钢铁、木材、粮食等多种大宗货物经铁路、公路运达后,由此开启“北货南下”的航程,通长江、达东海。
“水路运输与铁路、公路的成本差距在1:7:4左右。通过公铁水联运,可以优化运输结构,大幅降低物流成本。”东平港商务部经理解洪海介绍,老湖作业区一期投资3.6亿元,建设8个1000吨级通用泊位、锚地及相应配套设施,岸线全长634米,锚地全长156米,设计年通过能力477万吨。
近年来,依托京杭大运河,山东积极创新求变,建造港口、疏通河道、开辟航线,加快推进运河沿岸内陆港口通江达海、联通南北。
梁山港,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运河港口。大运河与连接东西部煤炭资源运输通道的瓦日铁路在此形成黄金交叉点,也酝酿出江北最大的内河港口。较瓦日铁路经由海港转海运再转内河航运,这一航道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2020年5月,山东在济宁锚定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梁山港发挥出沿运河入长江,辐射江浙沪的航运价值,建成8个2000吨级泊位、3个2000吨级集装箱泊位,开通8条集装箱运输航线,发展成为京杭大运河上“西煤东输、北煤南运,南货北调、集装箱运输”的大型航运物资集散地。
这只是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港口建设的缩影。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山东将建设以京杭运河、小清河、新万福为骨干的“一纵两横”内河航道布局,形成以济宁港为主要港口,枣庄港、泰安港、菏泽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内河港口布局。
古老的内河航道,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驱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龙拱港。人民网 顾玉雪摄
智慧港口,打造港产融合新高地
大河汤汤,其水泱泱。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济宁穿城而过,滋养着这座著名的“运河之都”。
在城区龙拱河与运河交汇处,几艘货轮停靠在龙拱港港口,巨大的红色岸桥在蓝天下巍然屹立。一辆无人智能水平运输平板车驶入塔吊下,货轮上的集装箱在轰鸣声中被吊机吊起,再放入平板车上,转运到堆场。
整个作业流程,在中央控制室内通过4块电脑屏监控,使用操纵杆、鼠标即可完成操作。据龙拱港工作人员介绍,“一人可以操控4台自动化轨道吊,两分钟可以完成一套装船收箱作业,作业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80%。”
2022年12月,龙拱港引入四台智能RGV无人水平运输平板车加入港口生产作业,是全国第一家实现无人智能水平运输,常态化运行的内河集装箱港口。
作为济宁能源重点打造的“智慧化集装箱示范港”,龙拱港率先将海港先进理念和智慧化方案全面引入河港,从一个传统的件杂散货码头,蝶变为新时代内河智慧化港口的新标杆。
据了解,龙拱港总共规划了18个2000吨级泊位,10个泊位投入运营后,可以实现年吞吐量集装箱80万标箱,年吞吐货物超2000万吨,开启江北内河绿色化、智能化集装箱运输新模式,有力推进大宗货物“公转水”“散改集”。
在山东运河沿线,港产城融合发展特色鲜明。
近年来,山东支持济宁发展内河航运,同时推动鲁南经济圈转型跨越,培育鲁南物流能源廊带。济宁内河通航里程占山东省的70%,发展港航物流有着先天的优势。
“我们整合港航资源,推动港口与腹地产业板块高效协同、双向联动,吸引加工制造、物流商贸、供应链金融等产业集聚,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济宁能源党委副书记、董事闵维说。
事实上,从泰安港东平港到济宁能源主导建设的梁山港、龙拱港、太平港、跃进港等多个港口,已成为沿线城市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载体。依托港口打造产业聚集区,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如今,山东运河两岸已形成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德州天衢新区、济宁经开区铁水联运物流产业园、枣庄锂电产业园区等数十个产业园。充分发挥港口的枢纽、节点作用,提升了城市的区域综合竞争力。
4月18 日,随着开工“号角”的吹响,跃进临港国际智慧制造基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这意味着港航产业链条的进一步拉长加粗,临港产业集群实现新突破、新发展,港产城融合发展又添异彩。
串珠成链,产业聚拢运河边。
“以港促产,港产融合,以产兴城,产城互动”的新经济发展格局,已在鲁风运河徐徐展开。
龙拱港智能化操作。人民网 顾玉雪摄
生态修复,擦亮绿色运河新名片
2022年4月,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来自岳城水库的水滚滚向前,京杭大运河实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全线通水。
同传统的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相比,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小、污染轻等比较优势,极为方便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在绿色发展尤其是“双碳”背景下,内河航运的新优势尽显。
擦亮大运河这张“金名片”,离不开生态修复。
今年4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指出,加大两岸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治理力度,推进水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综合整治,维护人文自然风貌。建立完善四级“生态警长”制,实行“一河(湖)一策”,强化岸线管控,健全河湖监测立体防控体系。
在位于京杭大运河中心点的台儿庄古城,城楼被一弯河水挽住,楼上的灯火被河水散成一束束光带。这样的交相辉映已经延续千年。
在运河开通之初的明朝万历年间,从微山湖口的韩庄至台儿庄,建起了八座节制闸。无数的官船、商船在此等待开闸,造就了“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
当前,运河沿线城市都对污染物排放执行严格标准,确保排污口入河水质达标。近年来,台儿庄投入资金2亿元,建成了沿运及入运支流人工湿地生态净化项目,建设橡胶坝、节制闸、溢流坝,采取生态滞留氧化、植物吸附、生态护坡等湿地效应,改善水体环境。
据枣庄市台儿庄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台儿庄区湿地、河道水面目前达到31.3平方公里,每日接纳废水近10万立方米,实现了所有出境水全部经过湿地净化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后进入韩庄运河,河流由原来的“排污渠”变成了“生态屏障”。
作为南水北调重要枢纽、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近年来,东平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绿色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在运河东平段,当地人最自豪的就是“一湖清水向北流”。一群群野鸭、鸟禽游弋其间,蓝天碧水、映带如画,展现着生态之美。随着大运河沿线环境治理的推进,沿河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水质明显改善,大运河重新成为水生生物的乐园。
今年以来,山东统筹实施一批生态环境修复重大项目,筹集5.17亿元资金推动运河航道升级改造、14.33亿元支持运河沿线5市水污染治理。一条沿大运河绿色生态带日益焕发光彩,为沿线运河城市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