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农村融媒记者 薛玉 贾黎明 宇强)在邙岭和黄河之间,坐落着一个曾经很不起眼的村子——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小集村。张进伟,这个从扛水泥捆钢筋起家,到现在身价数亿元的大老板,就是该村一员。
张进伟出生于1969年,今年54岁。早年间,他和村里的不少群众一样,一心想离开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乡僻壤、到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找寻衣食无忧的好日子。梦想虽美,但现实无情。因为学历不高,加上没有任何特长,迎接张进伟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地上做苦力,又脏、又苦、又累。好在他肯下力气、干活踏实,被工地上的大包们看中,给了他一个项目让他去做。
2003年春节刚过,张进伟就根据事先和包工头的约定,用卖粮食筹来的3000元钱,带着村里20余名村民,来到位于西安市的一处工业施工工地做起了包工活。本想着做包工可多赚些钱补贴家用,但由于看不懂图纸下错钢筋,这一单活几乎让他血本无归。即便自己亏得一塌糊涂,张进伟还是东拼西凑,按时给工友们发了工资。他的朴实和真诚,在感动工友的同时,也打动了更大的包工头,不仅没责备他,反而又介绍他到甘肃的一处工地干砌墙工作。那个季节,甘肃已是天寒地冻,同样干砌墙工作的其他施工队进度很慢,而张进伟的施工队不怕苦累、迎难而上,进度是其他施工队的几倍,换来了施工方的高度认可。一战成名后,张进伟的活源源不断,带着人马奔波于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年营业额达到惊人的五六亿元。
就在张进伟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时,他的家乡小集村却因缺乏好的带头人,在会盟镇20个行政村里成了垫底村、后进村。万般无奈下,时任小集村党支部书记且已年过七旬的王全六,希望镇党委出面抓紧寻找年富力强的接班人来扭转村里的颓废状况。经过考虑,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聚焦在张进伟身上。然而,大家又都担忧他的事业做的那么大,会不会放着清闲不享,重回老家“坐萝卜”?知悉大家的想法后,张进伟虽然也有推辞之意,但一想到小集是生养他的故乡,是他魂牵梦绕的心灵归处,他又开始从内心顺服自己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做点贡献。2013年3月,他把项目交给妻儿子打理,回村里当起了党支部书记,踏上了新的人生旅程。
万事开头难,干好村支书也不易,张进伟为此大伤脑筋,理不出头绪。后来,经过一个月的思考,他觉得要扭转村里的局面,首先要给群众树立信心,从形象上进行改变,让大家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新气象。
曾经的村委会虽然是一座二层楼房,但由于缺少经费,再加上房子漏雨,村委会能办公的地方只有一楼的一两间房子可用。于是,他先从改变村委会面貌出发,多方筹措资金进行整修,不仅配齐了办公家具,而且阵地功能得到完善。
新气象也唤起小集村党员干部群众发展的愿望。如何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了张进伟思考的主要问题。他把村里的情况在脑海里反复斟酌,又把适宜村里发展的产业捋了一回又一回,最后想到了养殖。村东南长约3公里的山沟,进入了他的视野。这里的邙岭相对陡峭,因为土地狭窄,灌溉不便,村民们都不愿来此种地,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荒沟。但是,这里远离村庄,环境又相对封闭,非常适合搞养殖。
2014年3月,张进伟联合村里其他7位在外创业者,共同出资500万元,注册成立了洛阳天下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随后,他们又到东北、内蒙等国内较大的养殖基地考察,并通过对周边环境以及养殖市场分析,决定搞肉牛养殖。
搞养殖是大工程,况且是在山沟沟里。张进伟说,仅挖山、填沟和铺路就使用土方10多万立方米,再加上架电、引水,足足耗时一年多,而这期间光基础设施投入就用去200多万元。
2015年5月,公司从东北引进200头牛犊。殊不知,迎头就是一盆冷水,仅仅20天养牛场就发生疾病,三分之一肉牛死亡。一时间,各种消极言论四处蔓延,有的股东想借机撤资,有的还看起了张进伟的笑话。倔强的他并不服输,在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在于准备不充分、缺乏专职饲养员后,他找来有过养牛经验的村民来管理,并邀请技术专家前来开展培训,提升肉牛精细化饲养水平。慢慢的,养殖场好转起来,已从最初的4栋牛舍发展到36栋,肉牛养殖从年存栏500头发展到目前的存栏7000头,成为豫西最大的养牛基地。
养牛需要大量饲料,为了实现饲料自给自足,小集村又不失时机地对土地进行有序流转,先后流转本村及周边村土地2000余亩,为洛阳市农科所培育小麦良种,种植进口优质牧草。这一做法,解决了部分粗饲料供应。然而,这点饲料对这么大一个养牛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每年,养牛场都会大量从周边区域收购秸秆做饲料,原来村民们扔都没地方扔的秸秆,又变成了可以赚钱的材料,不仅增加了周边群众的收入,也解决了困扰地方的禁烧难题。
随着规模的壮大,养牛场还自觉承担起了社会的责任,目前养牛场日常用工量在200人左右,其中脱贫监测户约占到六分之一。而在脱贫攻坚中,通过帮扶资金入股的方式,会盟镇全部48户贫困户连续3年每年从养牛场获得了1000元的分红,而且脱贫后三年不脱政策,3年后退还入股本金。
在张进伟的带领下,不仅养牛场取得了不错的社会经济效益,小集村也实现了华丽转身,从后进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典范村。
“是放不下的桑梓情,让我不敢辜负这份信任。”张进伟说,他将集中精力,继续把小集村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党和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