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管理促质量 减负增质有实效
即墨区北安辛庄小学 王宁
“双减”工作是当前基础教育“三大改革”之一,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即墨区北安辛庄小学紧扣“提质减负”要求,聚焦“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目标,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优化作业设计和管理,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全力减轻学生在校学业负担。让学生从作业负担中彻底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参与到家庭、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童年的幸福!
一、精准定位,聚集作业管理方向
学校坚持问题导向,群策群力,通过召开作业管理工作研讨会解读政策,提高教师思想认识;组织教师开展“作业有效管理和设计”专题研讨活动,提高教师作业布置水平。落实“五育并举”,依据课程标准,在作业形式、难度、类型、数量、结构等关键环节做精做细;聚集作业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统筹均衡校内作业与校外作业、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基础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单科作业量与各科作业总量;尊重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形成作业与备课、上课、评价等教学环节的融合设计;牵手家长、社会,树立理性的“作业观”,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
二、多措并举,打造作业形式新样态
1.完善作业统筹管理机制
学校遵循方向指导、规范指导、质量指导的原则,出台了《即墨区北安辛庄小学学生作业管理细则》和《即墨区北安辛庄小学作业设计十项标准》,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师的作业布置及作业设计作了全面、细致的指导和规范。
2.针对差异设置分层作业
考虑学生基础不一,能力有别,为此学校重视教师作业分层的布置和学生完成作业的有效指导。如学生可在完成“基础作业”前提下,自由选择“选做作业”;关于拓展性作业,教师有细致的过程性指导,也放手让学生“手拉手帮扶”合作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既满足了基础薄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也满足了能力较强学生的思维拓展;这种分层的作业布置模式,既能“管饱”,又能“吃好”。
3.注重作业研讨,作业形式多元化
学校综合考虑农村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学科特点,分教研组开展了“双减”下作业研讨活动,确定了校本化分层作业设计要求,要求每日设置弹性分层作业,力求形式多样。每周每门学科至少有一次自编作业,分成基础型(全体学生均需完成)、综合型(70%的学生有能力完成)、拓展型(40%的学生有能力完成),兼顾“提优”和“补差”;学校设计非书面作业菜单,各班根据实际选择;特色作业形式多样,如语文和英语注重口语、诵读、书画作业的设计,数学注重操作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设计作业自主飞行
鼓励学生在学科教师布置作业内容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创造性地提升作业品质,大胆策划作业完成模式,扫清学习死角,提升学习能力。学生们在完成作业时,真是各显神通,分别以绘画、小作文、手抄报、对话视频、录像、朗诵、情境表演等形式,呈现了精彩的作业内容,彰显出无穷的创造力,令教师们惊叹不已。
5.夯实作业主题课题研究
采取集体课题、个人课题齐步走的方式,鼓励学科教研组及教师个人积极参加以“作业管理”为主题的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各年级组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目标和任务,共同挖掘教学元素,讨论确定有效的作业形式,同时年级组教师互通合作,确保作业“量”和“时”不超标。教师注重作业设计单元化,在作业设计中依据单元作业目标进行选编、改编与创编作业。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形成成果,并加以推广,使整体教师的作业行为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产生学校作业管理的大面积良性效应。
三、协调控量,系统化推进作业管理
学校对作业的布置、时长、收发、书写、批改、讲评及公示提出明确的要求。通过跨学科的协调、学科内的协调、家校的协调推动作业减量扎实推进。
跨学科的协调。建立作业审核机制,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务处逐级审核。学校规定各任课老师每日填写《学生家庭作业每日作业记录》,班主任要做好班级不同学科的老师之间的跨学科作业协调。
学科内的协调。各教研组开展学科作业类型、作业时速的调研,关注在学习掌握程度方面较为落后学生的作业负担,确保不要让作业量成为了压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家校的协调。班主任每日在班级群公示班级作业,邀请家长监督学生作业时长,如果学生作业超过晚上八点半,可由家长签字要求免写或者迟交。推进作业超时封顶,能有效控制作业时长。
作业闭环评价,推动“精准帮扶”。学校要求教师每日精心批改,多用鼓励性语言或用星级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每周根据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得星,积累到规定等级的星便可以获得“免作业卡”一张。教师的精心批改,星卡奖励,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促使学生在评价中,收获思维进阶的喜悦。
即墨区北安辛庄小学着力建设“绿色作业”管理系统,它正以“随风潜入夜”的姿态,浸润整个校园,催得“减负”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