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固闽台“祖根地”品牌建设工作交流和民间根亲文化联谊交融,5月13日-19日,河南省固始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林扬带领由县委统战部、县根亲文化发展中心、县根亲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根亲文化考察团,先后到浙江省和福建省循迹重走根亲路,沿途实地调研当地根亲文化资源,学习总结根亲文化发展经验。
考察团一行先后到浙江省江山市,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晋江市、漳州市芗城区、云霄县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座谈交流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参观了中美联手抗日纪念馆、廿八都古镇、仙霞关古道、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忠懿闽王祠、福州台湾会馆、福建博物院、福州市闽王王审知文化交流中心、闽台闽王文化园、开闽三王祠、安踏集团、晋江经验馆、侨厝梧林、施琅纪念馆、施氏文化研究会、漳州古城、松洲书院、陈元光文化公园、檀林威惠庙、官园威惠庙、魏妈文化园、燕翼宫、云霄威惠庙、将军山等地,详细了解了各地姓氏文化和根亲文化发展情况,认真学习了各地的成功示范经验,重点拜访了福建省台联,与王氏、杨氏、骆氏、施氏、陈氏等姓氏宗亲共话祖根情,围绕对台工作、文化场所建设、双向互动交流、深化各地合作等方面同各地负责人进行研讨交流,聆听了各地代表对我县根亲文化发展的意见建议,还互赠了姓氏文化、根亲文化研究资料和书法作品。
据悉,此次活动主要为了落实固始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精神,加强学习、加强谋划、加强对接的相关指示要求和切实提升根亲文化研究力、传播力、感召力的批示精神,为促进根亲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通过参观交流,固始县根亲文化考察团深刻了解到两地在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创新做法和丰富成果。在下一步工作中,固始县将从中汲取先进经验,结合工作实际,充分挖掘、利用根亲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发挥根亲文化品牌示范性,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凝聚磅礴力量。
一是统一思想——下好一盘根亲棋。我县是多个姓氏的发源地,也是客家人的祖根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根亲文化资源。“固始寻根”是一个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大课题,是我县一块含金量极高的知名品牌,要树立根亲文化发展是增强软实力的观念,进一步强化根亲文化研究,加大根亲文化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凝聚合力,共同为“根亲文化扬名固始”做工作。
二是营造氛围——共绘一幅根亲画。出精品,直接彰显根亲文化。立足以往节会经验,聚焦当下发展形势,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持续办好根亲文化节、固始与闽台关系研讨会、纪念陈元光诞辰、两岸书画摄影展等活动;积极参与每年在福建举办的各类文化庆典活动,如福州“闽王文化节”,漳州“开漳圣王文化节”,厦门、泉州“郑成功文化节”,泉州“闽南文化节”,莆田“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不断深化固闽台交流融合。
强设施,间接折射根亲文化。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道路命名、图标设计、根亲景点打造、文化项目建设等多种方式,塑造更具特色的根亲文化符号;结合城市建设规划、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发展等工作,大力植入根亲文化亮点元素。
重实效,细节凸显根亲文化。持续开展根亲文化“田野调研”活动,依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对陈氏将军祠、安山奶奶庙、七星拱月墓、根亲阁、根亲文化公园等周边各根亲文化景点进行整体规划提升。
三是实谋善干——奏响一曲根亲乐。建好组织力。充分发挥根亲文化研究会和国内专家学者的优势,取得高等院校支持,创立高素质队伍,借助新兴媒体,提升学术力量,充实丰富史料,厘清与闽台等地历史渊源,深度挖掘文化共性和“大根亲”资源。做好研究事。继续深入研究开漳87姓将士和随闽王入闽108姓氏所有的姓氏文化,深入研究县内各姓氏文化的源点和起点,把“大人物”、“大事件”、“大姓源”的文化遗址建设放在“重中之重”,挖掘潜力,重视根亲文化文创产品开发,重视保护整理口传心授、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根亲”遗产。交好朋友圈。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居家接访、倚门恳亲”、“重点出访、登门恳亲”和“举办节会、规模恳亲”三大主旋律活动,以“根亲”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让“固始寻根”品牌深入人心,引来真心,带来爱心,推动发展。讲好固始篇。加强与福建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对台交流基地等平台的交流合作,让更多闽台同胞了解移民历史、了解姓氏源流、了解祖根亲缘,进一步提升固始在闽台地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支持固始博物馆、固始根亲博物馆与闽台缘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院等馆院合作,在闽台地区开展展览活动,推动赴闽台开展“南迁先民姓氏源流族谱展”、涉台文物展、民间民俗展等活动;重视族谱收集与研究,强化族谱对接,为闽台同胞寻根问祖提供渠道和方向。吸纳更多南迁后裔自发性地、适时地为我县讲述固始与闽台关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固始在闽台地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进一步擦亮根亲文化品牌,进一步达到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来源:神州新农村 毛世勤
通讯员:杨宛露
编辑:杨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