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捷能:重整启航 “质”焕新生
日前,记者走进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捷能)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叶片加工中心内,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数控加工设备;发电机加工中心内,转子轮槽铣床等设备在工人的操作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大件加工中心里,数控立式车床、数控卧式车床快速运转,一件件数以吨计的大型零件“精雕细琢”而出;汽轮机总装配中心内,涂刷防锈漆的转子散发着“金光”,等待着发往国内外市场……
“从去年7月至今年7月,市场订单已经接近9亿元,企业欠款清收超过1亿元,实现正向现金流。目前,现有订单日趋饱满。因交货期普遍偏短,生产非常紧凑。预计第四季度大批量订单履约交付后,销售收入将有较大增长。”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玉峰说。
科技研发 引领转型升级
汽轮机,又称蒸汽透平发动机,是现代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冶金工业、化学工业、舰船动力等领域中。作为工业重器,汽轮机的生产制造对于企业的技术功底和规模有着很高的要求,坐落于龙泉街道的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汽轮机行业的重点企业之一。一年来,青岛捷能积极发扬“激情、高效、创新、共赢”企业精神,发挥技术品牌优势,多元拓展产品结构,市场竞争力取得长足发展。
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0年,由原青岛汽轮机厂改制而成,2023年7月19日,再度重整启航,开启涅槃重生之路。公司以上市标准和国企要求对企业管理进行重塑,通过实施“凤凰计划”,迅速回归正常轨道,品牌影响力得以恢复。
一家老牌工业企业缘何能够迅速焕发新生?“与企业重视研发创新密不可分。”王玉峰斩钉截铁地说。
多年来,青岛捷能着眼用户个性化需求创新发展,依托自主“技术开发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育才引智,相继推出新领域产品与新结构产品,为更好地顺应市场、提效降耗打下坚实基础。
据介绍,目前,企业拥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00余人,占比30%以上。公司按照“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发展战略,将自主研发和技术合作相结合,与国内汽轮机专业知名高等院校及日本三菱重工、德国西门子公司进行全面技术合作,先后获得“山东省级技术开发中心”“青岛市首批院士专家工作站”称号。
“研发任何一项产品,过程都很苦。比如,选用一个优质的汽轮机通流,就需要先把用到的叶片设计出来,再进行驱动计算,此外,还需要进行风洞试验,整个研发过程十分漫长。一个企业的研发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在引进、吸收和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同时与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进行技术合作、联合开发。”青岛捷能副总工程师张佩娟说。
2024年7月19日,青岛捷能重整启航一周年,新品发布会上,公司发布第五代高效率背压式汽轮机、变频汽电双驱汽轮机和能源综合利用多能耦合产品,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公司产品实现技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
高效管理 助力业绩高速增长
先进高效的管理模式是企业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我们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通过阳光透明的人才选拔提高职工积极性,培养一线员工工匠精神。”王玉峰介绍。
为加强市场开发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成效,今年4月份,青岛捷能围绕国内外市场营销经理等关键岗位开展公开竞聘,一批有志之士迎难而上为公司开拓市场做出努力;近期,公司再次公开选聘一批中级助理锻炼岗,青年员工50余人踊跃报名,在竞聘答辩过程中,竞聘人员充分展示自我,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策略和建议,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在23名成功竞聘上岗的员工中,叶片分厂工作了近20年的崔晓静便是其中一员。“公司的竞聘上岗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公平晋升的平台,极大地提升了一线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大家在工作中有了目标和方向。作为一名新晋中级助理,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更要发挥纽带作用,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崔晓静说。
生产交付方面,青岛捷能提出并贯彻4个100%理念,即:100%履约,严格按照合同如期向客户交付产品;100%成台率,凡是合同约定范围内的,不缺一个螺丝帽,不少一个温度计;100%合格率,交付的每个产品都是精良产品;100%满足客户紧急需求,不惜一切条件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4个100%理念的提出不仅是企业间契约精神的体现,也为民生所需提供了保障。
内蒙赤峰供热民生项目原定交货期10月20日,为保证民生供暖工程,客户要求提前交付。青岛捷能全力配合客户需求,对机组整体生产计划作出临时调整。平日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将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中秋佳节之际,广大职工依然奋战在岗位一线,与时间赛跑,加班加点,突击生产,确保机组在9月18日具备发运条件,满足客户的交货需求。
从签约到执行再到交付,一个个项目高效完成,深得客户好评。青岛捷能在重整启航后迅速恢复市场信誉和企业形象,为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深耕市场 加速全球化布局
钻研技术、科学管理的同时,青岛捷能的销售渠道也在不断完善。
据介绍,青岛捷能生产的中小型汽轮机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各个行业,市场占有率超40%。最新发布的第五代汽轮机因可以满足垃圾发电、联合循环、生物质、热电联产等多种需求的中小型汽轮机应用场景,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可应用该产品的主要市场容量接近300台。目前,青岛捷能第五代汽轮机已参与到多个项目投标工作中,产品的实际市场化落地应用指日可待。
在办公大楼展示厅内,恰好遇到一位来自巴基斯坦ALMAN公司的客户正在参观工业园区,并洽谈订购的一台15兆瓦背压式汽轮机交货事宜。“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客户通常技术条件、经济预算较为紧张,对于汽轮机的价格、性能和售后服务较为重视,往往会货比三家,最终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厂家下订单。”青岛捷能园区综合管理处处长赵辉说。
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青岛捷能在印度尼西亚设立子公司,并先后前往柬埔寨、越南、新加坡等地与海外客户深度交流,确保已签约项目顺利执行。同时,结合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公司将于近期组织出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与新老客户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目前,公司产品及成套工程远销印尼、日本、韩国、印度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项目累计超200个,单个合同额从千万级到数亿级。印尼信义光伏汽轮机、巴基斯坦糖厂汽轮机等4个项目处于履约执行阶段,另有菲律宾水泥厂配套余热回收发电等3个项目处于洽谈落地阶段。“下一步,公司将从产品出口和电站工程总包两个方向发力,抓住省能源企业涉外合作及“一带一路”国家能源需求的机遇,深化对外合作,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陆续推出产品增值服务,利用数字智能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客户提供更便捷迅速的技术服务,缩短故障检修时间。”王玉峰说。
从研发到生产,从市场到售后,随着一系列战略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青岛捷能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向“百年企业”进军。 (孙静 陈一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