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资讯 > 视点

即墨:深耕红色资源 打造本土“活教材”

核心提示:“2022年,我倡导发起的橄榄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立,从最初的七八名退役军人,发展到现在已有上百名志愿者。作为退役军人,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英雄、了解国防的意义……”在即墨区第六届红色故事讲解比赛现场,退役军人戴培旭娓娓道来。

即墨:深耕红色资源 打造本土“活教材”

“2022年,我倡导发起的橄榄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立,从最初的七八名退役军人,发展到现在已有上百名志愿者。作为退役军人,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英雄、了解国防的意义……”在即墨区第六届红色故事讲解比赛现场,退役军人戴培旭娓娓道来。
近年来,即墨区不断深耕红色资源,以三个“探索”为突破口,依托红色故事讲解比赛,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创新“传帮带”模式,构建起立体化红色文化宣传矩阵,实现多维度传承,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有效发挥了红色资源在固本培元、铸魂育人和推动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打造出独具即墨本土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生动教材,让红色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探索红色资源挖掘,打造红色文化“新地标”

1月7日,红色精品剧目《闪闪的红星》儿童剧公演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墨古城学宫举行,这不仅是即墨区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创新,更是活化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变讲台为舞台、变说教为对话的一次有益探索。
即墨区把传承红色基因与挖掘红色资源相统一,在此基础上对各类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打造具有即墨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新地标,赓续红色血脉。
“惟妙惟肖的泥老虎、制作精致的活字印刷模版、各式各样的草编展……”日前,在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民间记忆展厅,即墨银器、田横祭海、葛村榼子的相关知识引起了大批参观者的浓厚兴趣。在即墨,活化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置爱国主题场景、增设打卡地、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吸引市民参与体验,这样的场景在各个基地随处可见。今年以来,结合重要时节,各基地开展“为新时代放歌”百人合唱、
“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活动”、即墨文庙祭孔典礼等近百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即墨还着力挖掘保护红色资源。深挖红色历史,突出本地特色,让红色文化积厚成势——
区委党校立足革命遗址,成立红色教育现场教学小组,深入青岛蓝谷高新区吴家岭村、大信街道袁家屯村、移风店镇朱家庄村等地现场调研,征求专家意见,整理相关史料,撰写教学解说词5.3万余字,形成了6门现场教学课程,力争将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形象化。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人武部联合组建一支由300多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历时6个月行程2200余公里,走遍即墨镇村,拍摄定位照片数百张,最终绘制成“即墨区散葬烈士墓保护分布图”。至此,散葬在即墨区109个村庄的173座烈士墓全部有了坐标方位、保护标志和英烈事迹牌。
区委组织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联合推出线下“红色守护人计划”和线上“即墨区散葬英烈纪念平台”,清明节期间,近2.4万人在线上向烈士献花、留言、寄托哀思。
区委党史研究中心、融媒体中心、区纪委等部门联合打造线上“即墨清官廉吏”“红色记忆”“主播读党史”“即墨党史上的第一”等史料故事,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在即墨,契合时代主题的红色教育也进一步具象化。“矢志不移坚守海岛49载的王加辉”“发动百人加入眼角膜捐献的潘述荣”“云路‘小巨人’非晶科研团队”等210余个典型事迹,最大程度发挥了红色资源的集聚效应,红色文化“新地标”初见雏形。

探索选育帮带模式,构建人才孵化方案

如何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可感?近年来,即墨区通过以赛代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链条化”选育帮带模式,组建一支专职讲解员人才队伍和兼职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投身于红色文化内容讲解、史料研究、活动开展等工作。
搭建比武平台。即墨区连续六年举办区级红色故事讲解比赛,已累计选拔113名优秀选手参加省市级比赛,其中4人获“山东省金牌讲解员称号”;在青岛市“爱我国防·爱我海军”中小学生主题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名。选拔培养了一批红色志愿讲解员,为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提供坚强人才储备支撑。
除红色故事讲解员外,全区各类宣讲团队遍地开花。打造“即宣即讲”全领域宣讲队伍,深入基层一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宣讲送到群众身边,持续提升宣讲吸引力和感召力;区妇联成立“即宣即讲 她声嘹亮”巾帼宣讲团,坚持“姐妹点课、娘家送课”,持续发挥宣讲团的“她力量”;“退役军人宣讲团”“戎星联志愿服务队”“志YOUNG即墨”等20余支志愿讲解队伍,成为引领红色风尚的优秀先锋军。
红色故事优秀讲解员不断脱颖而出,“老带新”成为锻造即墨红色文化宣讲队伍的有效方式。
“我从2021年开始指导一些有演讲特长的孩子,为即墨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志愿讲解。”作为省金牌讲解员的江梦发挥专业特长,从站姿、手势、吐字、发音、故事升华等角度指导青少年儿童讲解红色故事,提升了志愿讲解员队伍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
基于“大手牵小手”的传承模式,今年4月份,即墨区“小小红色志愿讲解团”成立仪式在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举行。这群年龄6至15岁的志愿者,志愿承担即墨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对外讲解任务,累计接待服务观众3.5万余人次。

探索“新场景”开发,扩大红色文化宣传矩阵

青山不语,丰碑永存。2024年9月30日上午9时,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在即墨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举行,参加仪式的全体人员面向革命烈士纪念馆肃立、高唱国歌、默哀,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只是即墨赓续红色血脉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即墨区以多维度传承为出发点,通过主题活动、文艺精品和文旅融合,探索“新场景”开发,构建起立体化红色文化宣传矩阵,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生动教材。
为创作更多红色文艺精品,即墨区从适应媒介环境和受众心理角度出发,先后推出电影《我是周浩然》,读物《红色即墨》《我的抗美援朝》等文艺精品;拓展“非遗+”新场景,结合葫芦烙画、榼子、田横砚等山东手造载体,推出红色主题文创产品,寓传统载体以时代主题。
与此同时,立足文旅融合发展新形势,重点从“红色观光”延伸到“红色教育”“红色研学”。截至目前,全区已打造两条红色旅游线路和1条红色研学线路,即墨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袁家屯党支部旧址等7家单位纳入青岛市红色旅游线路,对即墨古城、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雄崖海防博物馆等在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中开展研学宣推。
在红色文化效应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即墨区还进一步拓展“红色课堂+活动组织+宣传推介”传播路径——
全区180余所学校常态化开设红色课堂,开展了将思政课搬进革命烈士纪念馆、学生徒步祭英烈等各类形式鲜活的思政课;持续推动“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出新、出彩、出精品,通过活动报道加深群众红色文化印象;发挥传统媒体引领作用和新媒体传播优势,构筑多平台联动推广机制,在即墨风华、知即墨开设“红色基因传承”栏目,定期推出《幸得有你 山河无恙》《聆听91岁老兵讲述即墨姚庆祥烈士的英雄故事》等系列视频,形成红色文化宣传声势。
(王涛 郭磊)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