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通济:织密民生网 筑牢服务桥
今年以来,即墨区通济街道致力于搭建服务桥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广泛、畅通的民意收集渠道,该街道主动倾听群众心声;以高效、贴心的政务服务,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以规范、细致的热线办理流程,及时解决群众诉求。该街道始终将为民办实事作为工作重心,处理群众身边的“疑难杂症”,将增进人民福祉视为己任,解决百姓日常的“急难愁盼”,持续激发社区共治活力,为居民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倾听民声民意,化解急难愁盼
只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此,通济街道建立健全政务热线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通过夯基础、建机制、抓调度,持续提升群众诉求办理效能。
凝聚各方力量,织密办理质量“保障网”。该街道系统梳理总结了政务热线办理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找问题、补缺陷,6月份制定并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做好政务热线工作的通知》,确立首接负责制、审核把关制、现场联合办公制、业务单位补位制、指派终结制、定期复盘制六项工作制度,压实办理部门责任,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确保群众诉求高效办理。
为了拓宽办理渠道,通济街道还设立了民意收集“意见箱”。在政务热线、即诉即办等既有反馈渠道的基础上,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立“红邻里·有事您说话”工作机制,并开展“通力办·沉下去”民声民意倾听工作。通过高效运转的扁平化调度平台,收到即处理群众反映的民生诉求,特殊问题同步拟定办理流程及时限,办理进程实时跟进反馈。今年以来,已累计收集民声民意360余件,解决率100%,推动接诉即办、即时办理向“未诉先办”、共议解决延伸,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未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通济街道开展了12345·即诉即办未解决不满意诉求集中攻坚行动,并实施“回头看”专项行动。建立工作台账,由街道班子成员带头逐一研究、攻坚克难,满意一件、销号一件,截至目前,已对620余件进行研究销号,数量及比例均位于全区前列。同时,为提高工作人员处理诉求质量,实行“下沉式”督导、“上门式”指导,对所有办理单位及村居负责人、工作人员进行“撒网式”培训,一竿子插到底,不断优化办件效率。
解决民思民忧,构建和美家园
该区通济街道将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工作重心,积极解决群众身边事,不遗余力建设并完善各类便民基础设施。同时,严格守牢安全底线,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针对辖区下泊片区拆迁历史遗留问题,该街道积极作为,协调各方资源,将1900亩土地重新规划设计,合理分布产业用地,并配套建设了商业住宅、学校、市政公园等设施,将该片区打造成为产城景融合的新高地。目前,已拆迁15万平方米,正在进行安置区前期手续办理工作。此外,为了妥善做好星河城三、四期居民的交房工作,该街道与开发商进行了多轮谈判,最终更换新总包接管进场并复工建设。同时,该街道还督促开发商筹集资金,确保年内完工交付,让居民能够看得见、稳得住、盼得到。
在完善配套设施方面,该街道也下足了功夫。该街道一期计划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及配套设施1500组,目前已完成1500把充电枪选址工作。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截至目前,已对辖区内5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惠及居民3.3万余户,极大提升辖区群众居住环境。此外,建成的即墨第三人民医院综合体项目,与区人民医院进行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目前日均门诊量达1000多人,大大提升了城区西部居民看病便捷性。
在抓牢风险隐患方面,该街道当好群众安全的“守护人”。墨水河流域及其支流防洪减灾治理工程正稳步推进,工程将提升辖区河道沿线防洪排涝能力,对西流峰河、小李村河等11条河流清淤拓宽加固,对沿线高家庄、小李村等33个村庄雨(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防范洪涝灾害发生,目前6条河道、7个村庄的相关工程已开工。此外,为防范化解电动车上楼充电安全隐患,今年新建成启用63处充电棚,可满足约5000辆电动自行车存放、2104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并在高层电梯安装148部电动车识别设备,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健全民事民议,社区多元共治
该区通济街道以“社区治理提升年”为抓手,致力于打造多方参与、协同合作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不同群体、每位居民均可加入社区治理之中,实现社区共建共享。
坚持党建引领,共治模式逐步构建。该街道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模式,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居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网格体系,实现社区管理全覆盖,通过网格化管理,以垂直响应体系收集解决群众诉求,各项民生实事立即办、快速办、精准办。开展辖区内小区业委会选举工作,组织居民参与业委会选举,充分履行知情权、投票权,完成84个小区业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同步设立业委会党支部,实现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党组织覆盖率达100%。
在创新工作方法方面,该街道的共治机制也在逐步完善。该街道以城市社区为基点,全面规划、多措并举,打造城市社区治理“通济模式”,开展多元共治新实践。曼谷阳光社区通过“阳光议事桌 幸福合伙人”等活动,大大提升群众参与度,逐渐树立起“幸福曼谷 阳光宜居”的社区品牌形象。岘山社区开展“居民开放日”活动,通过邀请居民共议,真正做到有事大家说、过程大家议、难题大家解,逐步形成良好社区治理生态圈。
通过打造特色品牌,该街道探索了以社区搭台、居民自治方式为群众发声、为社区代言的新途径。围绕“说、聚、议、办、评”五步议事,通过“马扎会议”“圆桌议事”等由群众“自下而上”向村居反映问题,将民主协商议事机制打造成人民群众的“连心桥”、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实现协商议事成效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打造“周一汇”共商议事会工作机制,每周一召集相关共商议事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即发阳光城社区通过“周一汇”,汇聚资金近20万元,更换小区人行道板2500余平方米、落水管430余根,并投资16万元安装55个智能高清监控探头,建设智能监控大厅。
只有不懈努力,织密“民生保障网”,将民生工程切实做到群众的心田深处,方能真正让幸福的芬芳弥漫辖区。这将始终是即墨区通济街道坚定不移的工作导向和奋斗目标。(王斌凯 高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