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全国 > 河南直播

“我是豫商”人物专访 | 刘核心:从通讯兵到“电机先锋”

核心提示:“我是豫商”人物专访 | 刘核心:从通讯兵到“电机先锋”

新农村融媒河南讯(记者马世民 文/图蒋华山)

人物名片
刘核心,河南省郸城县人,现任浙江注宏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台州市河南商会常务副会长。
从铁皮厂房到智能车间,从三轮车夫到行业领军者,从一名普通退伍军人到年产值数千万的民营企业家,刘核心用30年书写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奋斗史。

军旅淬炼热血担当
当被问及成功秘诀,刘核心憨厚一笑说:“我不过是把部队教的用在工作里,把打工学的本事用在创新上。”
1994年,18岁的刘核心踏上开往滁州的列车。作为家中幼子,他放弃学业参军报国,在原南京军区某部担任通讯兵,曾被授“优秀士兵”称号。这段经历不仅锤炼出他“铁人般”的意志,更种下了“做事就要做到极致”的信念。
“当时连长想留我再干三年,但看到父母年迈,总觉得自己该为家里撑起一片天。”刘核心说。1997年退伍时,刘核心带着部队颁发的纪念册,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战友的联系方式,意想不到的是,这本册子后来竟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纽带。
1997年返回故乡后,刘核心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跟随战友来到了杭州,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钢材厂里送货,工作相当艰苦。他在钢材市场蹬三轮送货,200斤货物压得他手脚麻木。
“每天晚上,我的手脚都会因劳累而麻木。那时,我的月薪大约是700元,老板了解到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于是让我转岗,在厂里发货,虽然工作很轻松,但是我觉得这不是我追求的生活,因此选择了辞职。”刘核心说。

铁皮厂房里的“电机梦"
辞职后的刘核心辗转北京发传单、山东烫印花,最困顿时连回家路费都要借。但军人的韧性让他始终未放弃学习。
2007年成为刘核心人生转折点,他在台州某电机厂担任运输司机期间,白天开车送货,夜晚拆解研究电机结构,笔记本上记满各种型号电机的成本核算。“有次送货到温州,三个司机轮班只能我当天往返,18吨货早上9点装车,夜里11点返回,后视镜里看见自己眼睛都是血丝。”刘核心说,这份拼劲打动了老板,工资涨到4000元,但心中已燃起更大梦想。
2010年,34岁的刘核心做出惊人决定,抵押全部家当,联合两位工友租下铁皮厂房,筹借40万元创业。
创业初期的刘核心既是老板也是工人,为赶水泵厂订单,连续三个月吃住在车间。有次暴雨冲垮厂房顶棚,三人冒雨抢修设备,浑身湿透却笑称“免费洗澡”。正是这种乐观,让企业第一年就盈利十几万元,到了第二年,最初投资的40万元已经基本回本。2016年正式成立上海注宏机电时,年营业额已突破千万。

传统制造的数字跃迁
当同行还在依赖线下渠道时,刘核心在2014年做出前瞻布局,注册阿里巴巴店铺,让学市场营销的侄子组建电商团队。“当时每天盯着电脑,首个月只接到3单,到了第二个月订单才逐渐变多。如今公司线上销售额占比超40%,跨境电商更是打开欧美市场。”刘核心说。
走进公司展厅,墙上“CE认证”防爆电机证书等资质熠熠生辉。刘核心感慨:“我们所有产品必须比国标高10%性能,去年研发的永磁电机节能效率达到97%,德国客户都竖大拇指。”
站在新桥镇现代化厂房前,刘核心身后的规划图展示着2025年目标,投资5000万元建设研发中心,主攻永磁磁浮电机和机器人关节电机。
“当年在部队维护通信设备时,哪想过能搞高科技?但就像老连长说的,军人字典里没有‘不可能'。”刘核心说,“下一步,公司将重点投资购买厂房,研发永磁磁浮电机,并招募团队研发科技人才。同时,启动机器人电机项目,将研发与生产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力争突破年销量10万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