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智慧农业赋能农民增收有盼头
在即墨区蓝村街道东辛城村的广袤土地上,春耕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智慧农机、北斗导航等现代化农业技术纷纷登场,为今年的春耕增添了几分“科技范儿”。
春风拂过田野,拖拉机轰鸣,播种机翻起一道道整齐的土浪,有序地将一颗颗土豆种子埋入土中,开沟、施肥、起垄、打药、覆膜等工序一气呵成。与传统人工种植相比,机械播种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还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记者了解到,东辛城村目前部分播种机装有北斗系统,能够通过高精度定位,自动测量行距、精准播种,避免了传统耕作中可能出现的漏播、重播等问题,大大提高播种效率。
“今年,订单土豆种了三百多亩,预计明年可达到六百亩左右,这样一年一年的发展,整个村庄计划达到一千亩。”东辛城村支部书记江世华说。
据了解,2013年,东辛城村在“自愿、平等”的前提下采取“委托流转”形式对村庄所有土地进行连片流转,目前已全部流转给青岛益东蔬菜合作社。合作社现有建设大棚82个,其中,冬暖棚12个、钢结构棚70个和36个标准化钢架蔬菜种植大棚。先进的滴灌设备覆盖率达100%。因实施科学管理,推广绿色种植,土地产量不断提高,种植的蔬菜品质高、无污染,产品远销以色列等国家。
“今年,土豆亩产大约六千多斤,订单价格按照每斤一块二计算,每亩地毛收入七千多元,纯利大约四千多元,集体增收了,老百姓也受益。”江世华说。
目前,合作社现有社员69人,其中65人为东辛城村村民。近年来,该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模式运作。村民在获得土地流转费稳定收入的同时,可以就近到种植基地务工,形成“产业在农村、就业在家门、农民变产业工人”的农民增收新模式,带动全村近百人就业,村民每月增收3000-5000元。村民陈美娟:“俺家有三亩六分地流转给合作社,这样既能在这里打工挣钱,年底还有分红,一举两得。”
此次春耕的时长预计半个月左右,智慧农业的推广,不仅让春耕变得更加高效,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实现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科技与传统的交融正绘就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图景。
(韩伟绩 江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