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全国 > 河南

刘氏中医针灸第五代传人刘凌荣登《岐黄传承人名师大典》

核心提示:2025年1月12日,在“中原岐黄守正创新工程组委会”年度盛典上,刘氏中医针灸第五代传承人刘凌的名字被郑重镌刻于《国医年鉴·岐黄传承人名师大典》(2023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刘凌个人三十余年深耕中医针灸的褒奖,更是对刘氏中医针灸百年非遗传承体系的认可。与此同时,第六代传承人刘洁以青年中医师的锐意进取,将家传绝学与现代医学融合,续写着“刘先针灸拔罐,病去一半”的传奇。

神州新农村文章头图v3.jpg

原标题:通许第一医院刘氏中医针灸学术流派 百年针灸传薪火,岐黄之光耀中原——刘氏中医针灸第五代传承人刘凌荣登《岐黄传承人名师大典》

2025年1月12日,在“中原岐黄守正创新工程组委会”年度盛典上,刘氏中医针灸第五代传承人刘凌的名字被郑重镌刻于《国医年鉴·岐黄传承人名师大典》(2023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刘凌个人三十余年深耕中医针灸的褒奖,更是对刘氏中医针灸百年非遗传承体系的认可。与此同时,第六代传承人刘洁以青年中医师的锐意进取,将家传绝学与现代医学融合,续写着“刘先针灸拔罐,病去一半”的传奇。

image.png

image.png

刘氏中医针灸的渊源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1872年,先祖刘殿臣手摇铜铃、肩搭药囊,行走于豫皖交界的项城官会镇,以针灸、拔罐、膏药之术悬壶济世。民间谚语“刘先刘先针灸拔罐,病去一半”,道尽了百姓对刘氏医术的信赖。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刘凌,通许第一医院北院区中医内三科主任,不但担任河南省针灸学会委员、开封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开封市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并且多次荣获市级表彰,包括“开封市第六届优秀科技工作者”“通许县工匠荣誉称号”及“通许县五一劳动奖章”等。

他在中医针灸领域深耕不辍,长期致力于传统医学的传承与创新。不仅完整继承了家族“益气活血法”的精髓,并且独创出“臂瘫穴”这一特定穴位,填补了上肢功能障碍特异性穴位的空白。这一发现成为其入选《岐黄传承人名师大典》的重要依据。

image.png

image.png

刘凌主任还曾发表核心期刊专业论文多篇,熟练掌握中医药、针灸、小针刀、穴位注射等康复治疗方法,特别是在中风后遗症(偏瘫)、面瘫(嘴眼歪斜)、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配有自制特效药酒—“疱疹灵”)、急性脊髓损伤性截瘫、儿童发育期尿床症,遗尿、头痛、三叉神经痛、眩晕症、顽固性呃逆等疾病方面的治疗,具有疗效好,痛苦少,见效快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image.png

image.png

刘氏中医针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技法不仅在当地深受百姓的信赖和赞誉,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求医问药。刘氏中医针灸的传承人们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将刘氏中医针灸的独特技法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

展望未来,刘氏中医针灸将继续秉承“承古而不泥古”的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技法。同时,刘氏中医针灸也将积极拥抱现代医学的发展,将传统中医针灸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外,刘氏中医针灸还将注重培养新一代的中医针灸人才。通过开设中医针灸培训班、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传授刘氏中医针灸的独特技法,为中医针灸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刘氏中医针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技法将永远闪耀在中医针灸的殿堂之上。在未来的日子里,刘氏中医针灸将继续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为中医针灸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刘洁

编辑:杨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