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文化 > 杂谈

清明节的由来

核心提示:清明节最初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它位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是仲春与暮春之交的标志。此时天气回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来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关于清明节的来历,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 节气融合说

清明节最初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它位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是仲春与暮春之交的标志。此时天气回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二、寒食节是中国古代产生较早的节日之一,传说是为了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碗肉汤让公子喝下,重耳得知实情后感激不已。后来重耳即位成为晋文公,却忘了介子推,等他想起时,介子推已背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未果,便下令放火烧山,试图逼出介子推。然而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出来,火熄后人们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非常悲痛,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