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全国 > 河南直播

“我是豫商”吴瑞生:从学徒到年产值4000万企业的掌舵人

核心提示:“我是豫商”人物专访丨吴瑞生:从学徒到年产值4000万企业的掌舵人

新农村融媒河南讯(记者马世民 文/图蒋华山)

人物名片
吴瑞生,河南省驻马店人,现任浙江鸿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源电子)总经理、嘉兴昱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嘉兴市河南商会理事。从深圳流水线上的“打工仔”,到长三角电子产业链的“破壁者”,吴瑞生用三十年完成了从月薪80元学徒到年产值4000万企业掌舵人的跨越,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走进鸿源电子的研发中心,“28人博士硕士战队”正在攻克人体关节电机控制器的毫米级精度。墙上的五年规划图清晰标注着增长曲线,2025年6000万产值剑指北交所“专精特新”。“我们研发的永磁驱动变频,可让无刷电机效率提升15%左右,电机噪音也得到控制。”吴瑞生展示着最新专利证书,上面“河南籍企业”的标识格外醒目。
流水线上淬炼
1994年,大学刚毕业的吴瑞生在一家国企机械厂做临工,月薪只有80元,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不安于现状的他不顾父母反对攥着南阳劳动局劳务派遣单,乘坐大巴车抵达深圳。“当时进入深圳特区比较难,需要公安局开边防证,进入电子厂工作就更难了,我像抓彩票一样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吴瑞生说。回忆初到新加坡斯比泰公司的场景,他笑着比划当年宿舍里住8人,车间“两班倒”的青春:“流水线操作工、12小时工作制、月薪800元——这在当时老家相当于国企正式小职工半年的收入。”
2003年的一天,在杭州萧山机场的寒风中,吴瑞生裹紧西装迎接人生转折——受命筹建新加坡斯比泰嘉兴分公司。从产线规划到团队搭建,这个“空降厂长”带着中原人特有的务实基因,将300人新团队的产能效率三个月内提升至深圳总部水平。“那时候工资条像春天的竹笋,每季度都冒新高。”吴瑞生说,他翻出泛黄的工资单,从首月3000元到2007年的6800元,数字的背后是生产经理、业务经理、业务部部长、事业部部长、总经理助理的多重身份的淬炼。
命运的齿轮在2007年再次加速。本土上市公司天通股份向这位外资背景的“管理多面手”抛出橄榄枝,年薪直接翻倍至15万元。“别人看到的是翻倍的薪资,我看到的是电子产业从代工向自主研发转型的历史机遇。”吴瑞生说,担任总经理助理期间,他主导开发的智能电饭煲控制板拿下客户年度最大订单,将“河南技术”烙进千万家庭的炊烟里。2021年他的年薪已经达到了48万元。
随着身份地位的不断攀升,资源积累量大,吴瑞生创业的心情愈发浓烈。“男人要干就要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吴瑞生说。终于在2022年他成立了浙江鸿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首次投资了100万元资金,开启了创业之路。

“借鸡生蛋”创业突围
浙江鸿源电子初创时的“四两拨千斤”,至今被科技城传为佳话,1200平方米厂房、百万启动资金,却撬动四条进口贴装线。
“我们刚开始时的运营策略是‘借鸡下蛋’,和客户谈妥月滚动订单量,评估设备需求,让设备供应商把设备带来,我们出技术和管理,采用利润分成的形式。就这样滚雪球,越滚越大,干了一年多,利润逐步积累起来,于是才买了两条线设备,同年,有新股东投资进来,于是又买了两条线,发展成四条进口的先进贴装线,直到现在的规模。”吴瑞生笑着打趣说,“这是场借鸡生蛋的物理实验。”当首年OEM代工产值突破2000万时,这个“没有生产线的工厂”已完成向ODM自主研发的惊险跳跃。
这位不服输的河南汉子,硬是在流水线打螺丝的节奏里敲出职业进阶的“摩斯电码”,三个月升任班组长,五年内完成从操作工到培训主任助理的七级跳跃。当千禧年的钟声敲响,他已手握ISO9001、六西格玛等十余项国际认证,成为摩托罗拉、西门子供应链上的“技术教头”。面对全球电子产业变局,吴瑞生亮出“三张王牌”,投资200万建设的可靠性实验室,可模拟-40℃至85℃极端环境测试;与高校学院共建的“微电子联合实验室”,正将120款储备技术转化为市场爆款;而中原人骨子里的“危机预演”思维,让他早在2023年就开始布局东南亚供应链。现今浙江鸿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收入达4000万元。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