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全国 > 河南直播

“我是豫商”人物专访 | 刘加长:从纺织工人到公司董事长

核心提示:“我是豫商”人物专访 | 刘加长:从纺织工人到公司董事长

新农村融媒河南讯(记者马世民 文/图蒋华山)


人物名片

刘加长,河南省台前县人,现任苏州市嘉固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以下简称嘉固纺织)、濮阳嘉裕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州市濮阳商会监事长。
从纺织工人到公司董事长,从农村走出的少年,到苏州纺织行业的“纱线魔术师”,刘加长用24年织就一张横跨南北的纺织版图。他的故事没有惊涛骇浪,却像棉纱般绵长坚韧——正如他常说:“人生如纺线,耐得住‘捻’,才成得了‘布’。”

从“行走的鸡”到技术骨干
1978年,刘加长出生在河南省台前县吴坝乡的一个农村家庭。中专毕业的他被分配到山东聊城一家屠宰场,每天与鸡鸭为伴,月薪180元。“干了半年,工作又累又脏,我闻自己都像只‘行走的鸡’。”他笑着回忆。随后,他辗转潍坊饲料厂、老家建材铺,甚至蹬着自行车卖电视天线。“折腾一圈,钱没挣着,倒是练就了‘铁脚板’和‘厚脸皮’。”刘加长说。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00年。濮阳纺织厂招工,他攥着报名表挤进考场,“那时候我就想,机器总比鸡听话!”白天跟着师傅摸遍纺机零件,晚上抱着技术书啃到凌晨。经过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从车间的一名普通工人,成长到落纱组长技术人员,最后成了纺织女工里面的一名落纱组长,工资涨到400元,还“顺手”把车间姑娘“织”成了媳妇。
“当年追媳妇可比修机器难多了!机器坏了能拆开修,姑娘生气了只能装傻哄。”刘加长摸着头笑着说。
2004年,纺织厂选拔销售员,180人竞争8个名额,他有幸竞聘成功。之后刘加长背着棉纱样本南下南通,开启“荒野求生”模式,啃馒头、喝凉水,烈日下徒步拜访客户,晒脱皮的胳膊像“红白相间的扎染布”。“同事劝我:别折腾了,回家种地都比这强!但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刘加长说。
如今,刘加长办公室仍摆着当年跑业务的旧水壶:“看见它,就想起那些‘喝凉水也热血’的日子。”

一根棉纱“织”出18亿产业链

2005年,刘加长押上全部身家,租下一辆货车从濮阳拉棉纱到南通。客户验货时惊叹:“你这棉纱比江南的还细腻!”当年这单提成达八万元,让他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南方人总说‘丝绸柔软’,咱河南棉纱的韧性,才是经商的底气!”他说。此后,他用诚信织就业务网,唐盛纺织、无锡一棉等巨头纷纷抛来橄榄枝,2005年,他的销售提成达到了30万元。
“男人得有一个自己的事业。”刘加长始终铭记父亲告诫自己的话。2009年,他筹措50万元成立嘉固纺织,“由于老家很多纺织厂都对我比较信任,当时有10多家纺织厂先把货放在我这里,我卖出去以后在给他们钱。”刘加长说,当年底销售额突破3亿元、净利润达到400万元。
2010年以来,刘加长紧跟国家政策走,开发新的产品,从纱线到开发新品种,每年销售营业额增长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连续十几年被评为盛泽镇年度十大交易大户、十大纳税大户。2018年,嘉固纺织年销售营业额突破18亿元。2020年,他投资2000万元在濮阳建厂,订单排到半年后;2024年联合其他公司,投资近3亿元在四川宜宾市建设工厂。虽然在外发展很好,但是他却坚持把研发中心留在台前县:“老家人说我‘胳膊肘往里拐’,我说——这根‘纺织肘子’,本来就该炖给老乡吃!我要让更多老乡在家门口就业,让河南的织机声,比江南的评弹还响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