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上午,2018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北京市委农工委副书记康森现场介绍了五年来北京市“三农”发展情况。
全面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耗水作物播种面积下降65.5%
康森介绍,5年来,北京全面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耗水作物播种面积由290.8万亩调减到100.3万亩,下降65.5%。
同时,康森指出,北京禁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全部关停,规模养殖场从2535家调减到1226家,生猪和家禽出栏分别下降了22.9%和63.5%。农业年用新水从7.3亿方下降至5亿方左右,年均减少4000万方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降幅分别超过20%、10%,实现负增长。“菜篮子”供给质量明显提升,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率由42%提高到60%,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畜禽类达到100%。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达到100%。
5年累计建设美丽乡村达1300个
康森指出,北京5年累计建设美丽乡村达1300个。
对于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基本情况,康森表示,第三轮2.2万户、4.8万人的山区搬迁任务基本完成,完成2513个村庄、约95万户住户“煤改清洁能源”任务,供暖季减少散煤燃烧290万吨。
同时,他指出,北京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连续举办五届农业嘉年华,仅2017年休闲农业和民俗旅游全年接待游客4337万人次,实现收入44.1亿元。
北京完成平原造林117万亩
5年来,北京城乡生态环境治理显成效,完成平原造林117万亩,平原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13个百分点,达到27.8%,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8.6%增加到43%。
康森介绍,5年来,北京全面启动“一绿”地区城市化建设,累计拆迁腾退731万平方米,复绿植绿1.35万亩。南水北调累计调水27亿立方米,密云水库库存突破20亿立方米,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全面建立落实四级河长制,连续实施两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污水处理率由83%提高到92%,累计建成131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全市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年均增长7.4%
康森指出,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40元,年均实际增长7.4%。
康森介绍,5年来,北京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和低保标准整合统一,农民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增长2.2倍、1.4倍。同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标准,5年间分别增长了70.6%和89.2%,达到610元/人/月和525元/人/月。加大公益性就业岗位“托底”安置力度,帮助32.4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突出抓好低收入村、低收入户帮扶攻坚,全面落实“六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2017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698元,同比增长19.4%。
完成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单位3920个
康森指出,北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单位3920个,其中村级3899个、乡级21个,村级完成比例98%。
康森指出,5年来,北京在13个乡镇试点探索乡镇统筹、集约节约高效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积极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等各项试点。
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北京全市共有125个乡镇2609个村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分别占拟确权乡镇、村数的100%和98.1%,涉及承包土地面积278.5万亩,占全市拟确权土地总面积的98.5%,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同时,全市34个国有林场全部落实公益属性。
5年来选派911名第一书记帮扶低收入村
康森指出,北京市全面加强乡村治理,5年来,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4万人,其中高级人才680人,资助创业项目422项。
康森指出,5年来,北京全市182个乡镇领导班子、3906个村级党组织完成换届选举。并分类处理了132名有前科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对212个市级软弱涣散村开展了集中整顿工作。同时,选派第一书记911名,实现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低收入村、软弱涣散村的全覆盖。
北京的美丽乡村要从这五方面建设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编规划、治环境、强服务、重治理、建机制,《实施意见》给出了五个方面10项具体建设任务。
编规划,就是要加快编制村庄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强服务,就是要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村庄绿化美化、产业绿色发展。从“清脏、治乱、增绿”六个字入手,抓好农村环境整治。
强服务,就是要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提高农村生活品质。
重治理,就是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促进乡风文明。
建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的长效管护机制。
如何衡量美丽乡村是否达到“美丽”标准?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市级层面设计了“村庄规划及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绿化与庭院美化”“基础设施提升”“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党建引领与乡村文明”“长效管护”等8个大项内容,并细化为26项具体的考核验收指标,根据不同考核内容,差异化设置了分值权重,其中“煤改清洁能源的村内无烧煤现象”“低收入村增收达标,劳动力就业充分,与上年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等8项作为“否决性指标”,总分数达到80分以上且“否决性指标”全部达标才能通过考核验收。
北京已启动71个美丽乡村建设
此外,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2月,北京正式出台《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2017-2020年)的实施意见》。目前,具备规划条件和实施方案的71个美丽乡村建设已先行启动。
新农村融媒信息网 宇强 编辑

发布会现场
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摄
全面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耗水作物播种面积下降65.5%
康森介绍,5年来,北京全面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耗水作物播种面积由290.8万亩调减到100.3万亩,下降65.5%。
同时,康森指出,北京禁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全部关停,规模养殖场从2535家调减到1226家,生猪和家禽出栏分别下降了22.9%和63.5%。农业年用新水从7.3亿方下降至5亿方左右,年均减少4000万方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降幅分别超过20%、10%,实现负增长。“菜篮子”供给质量明显提升,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率由42%提高到60%,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畜禽类达到100%。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达到100%。
5年累计建设美丽乡村达1300个
康森指出,北京5年累计建设美丽乡村达1300个。
对于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基本情况,康森表示,第三轮2.2万户、4.8万人的山区搬迁任务基本完成,完成2513个村庄、约95万户住户“煤改清洁能源”任务,供暖季减少散煤燃烧290万吨。
同时,他指出,北京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连续举办五届农业嘉年华,仅2017年休闲农业和民俗旅游全年接待游客4337万人次,实现收入44.1亿元。

北京市委农工委副书记康森现场介绍五年来北京市“三农”发展情况
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摄
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摄
北京完成平原造林117万亩
5年来,北京城乡生态环境治理显成效,完成平原造林117万亩,平原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13个百分点,达到27.8%,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8.6%增加到43%。
康森介绍,5年来,北京全面启动“一绿”地区城市化建设,累计拆迁腾退731万平方米,复绿植绿1.35万亩。南水北调累计调水27亿立方米,密云水库库存突破20亿立方米,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全面建立落实四级河长制,连续实施两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污水处理率由83%提高到92%,累计建成131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全市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年均增长7.4%
康森指出,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40元,年均实际增长7.4%。
康森介绍,5年来,北京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和低保标准整合统一,农民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增长2.2倍、1.4倍。同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标准,5年间分别增长了70.6%和89.2%,达到610元/人/月和525元/人/月。加大公益性就业岗位“托底”安置力度,帮助32.4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突出抓好低收入村、低收入户帮扶攻坚,全面落实“六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2017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698元,同比增长19.4%。
完成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单位3920个
康森指出,北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单位3920个,其中村级3899个、乡级21个,村级完成比例98%。
康森指出,5年来,北京在13个乡镇试点探索乡镇统筹、集约节约高效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积极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等各项试点。
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北京全市共有125个乡镇2609个村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分别占拟确权乡镇、村数的100%和98.1%,涉及承包土地面积278.5万亩,占全市拟确权土地总面积的98.5%,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同时,全市34个国有林场全部落实公益属性。
5年来选派911名第一书记帮扶低收入村
康森指出,北京市全面加强乡村治理,5年来,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4万人,其中高级人才680人,资助创业项目422项。
康森指出,5年来,北京全市182个乡镇领导班子、3906个村级党组织完成换届选举。并分类处理了132名有前科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对212个市级软弱涣散村开展了集中整顿工作。同时,选派第一书记911名,实现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低收入村、软弱涣散村的全覆盖。
北京的美丽乡村要从这五方面建设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编规划、治环境、强服务、重治理、建机制,《实施意见》给出了五个方面10项具体建设任务。
编规划,就是要加快编制村庄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强服务,就是要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村庄绿化美化、产业绿色发展。从“清脏、治乱、增绿”六个字入手,抓好农村环境整治。
强服务,就是要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提高农村生活品质。
重治理,就是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促进乡风文明。
建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的长效管护机制。
如何衡量美丽乡村是否达到“美丽”标准?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市级层面设计了“村庄规划及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绿化与庭院美化”“基础设施提升”“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党建引领与乡村文明”“长效管护”等8个大项内容,并细化为26项具体的考核验收指标,根据不同考核内容,差异化设置了分值权重,其中“煤改清洁能源的村内无烧煤现象”“低收入村增收达标,劳动力就业充分,与上年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等8项作为“否决性指标”,总分数达到80分以上且“否决性指标”全部达标才能通过考核验收。
北京已启动71个美丽乡村建设
此外,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2月,北京正式出台《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2017-2020年)的实施意见》。目前,具备规划条件和实施方案的71个美丽乡村建设已先行启动。
新农村融媒信息网 宇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