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文化 > 文学

旧纸堆里翻出新篇章

核心提示:旧纸堆里翻出新篇章 作者:谢娜利 集报,这对很多人来说怕是陌生的吧。看过的报纸无异于废纸,谁会把它当作宝贝,并穷极毕生精力来集攒收藏?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的会员们,就是这样一批为旧报纸痴迷之人。 去年,几份1955年的《人民日报》,把越共总书记阮

旧纸堆里翻出新篇章
作者:谢娜利


       “集报”,这对很多人来说怕是陌生的吧。看过的报纸无异于“废纸”,谁会把它当作“宝贝”,并穷极毕生精力来集攒收藏?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的会员们,就是这样一批为旧报纸痴迷之人。
 
       去年,几份1955年的《人民日报》,把越共总书记阮富仲感动了,把整个越南感动了,更把集报界和湖南普通民众感动了!这是习近平主席送出的特别“国礼”,它出自湖南集报人——80后张立的旧报纸仓库。真让人不可思议!一代被认定的“手机控”,竟然爱上了旧报纸,且在“废纸”堆里找到了人生最高境界。何等殊荣啊!小伙子腼腆的笑容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集报路上的辛劳顿时化作滋润春雨……

       张立出生于贫困农民之家,刚上学就经常帮“泥瓦匠”父亲挑砖担瓦。工地稍有休息,便以看父亲用作垫底的旧报纸当娱乐,并时常剪下些有趣的故事有味的图片贴在小本上。久而久之,养成了剪报的习惯。这习惯伴随他潜意识里的“收藏”天分一起滋涨,并在他上大学期爆发。一天,张立揣着父亲寄来的400元生活费,去买生活用品。路过一家废品店时,看到一大捆旧报纸被扔在一堆脏乱的杂物中,他的心像被人抽了一鞭似地痛,当即进店买下那捆报纸。回到寢室准备裁剪时,却怎么也下不了手。那一张张发黄的纸和霉变了的油墨味,把他的灵魂给震动了。他近乎虔诚地将它们摊平摆齐压在床垫下,开始集报之路……

        2006年,张立说服校领导,举办了人生第一场个人报展。展出很成功,同学们在不曾熟知的一幕幕历史面前大开眼界。他们眼中张立那不可捉摸的怪异举动,变成了可圈可点的行为。张立因此更坚定了自己的爰好,他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赚钱买旧报。有次,偶然从网上看到国外有人做“生日报”生意,他茅塞顿开。做“生日报”不仅是“以报养报”的好路子,而且是一件非常有趣有意义的好事。2007年,他第一个在国内开创了“生日报”买卖。大学毕业后,他力排众异,违悖父母,正式走上“废报纸创业”之路。他在所有亲戚朋友面前是个另类,而他确实具有另类的眼光和智慧。2008年,他在网上开淘宝店,客户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多年来,他经历过失败,经受过斥责,有过没饭吃还借钱买旧报纸的日子。但,他的信念一直没垮,他的爱好一直没丢。

        终于,他成功了!从床头床尾床底堆放报纸当仓库,到现在拥有近800平方的仓库,400多吨、1200万份报纸。他的“生日报”红遍大江南北,也引来了不少重要人物和影星青睐。他,把“废品”做成了“珍品”,把爱好干成了“钱途”,把兴趣和事业融汇贯通,做出了文化产业新境界。他的“国礼”更是创下了人生辉煌。张立是集报界的新生代,更是一个奇迹。他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另一个集报达人朱俊杰,是位农民企业家。他把企业做的风生水起,把旧报纸集出了新内涵新概念。他家居韶山,伟人故里。对伟大领袖有一份敬仰,一份亲情,一份红地土上的自豪。正是这源自内心的情感,他的集报主题鲜明——“红色经典”。
《韶山报》《湘潭日报》《湖南日报》及各省市党报是朱俊杰集报重点。这其中有韶山铁路、韶山专线动工及通车仪式,有毛泽东雕像落成典礼,有韶山灌区建设的剪影,更有完整记录了第一届新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部内容的《新湖南报》(1954.9.15至28日。它包括:开幕式、制定宪法、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国家领导人、闭幕式。)一段段红色史料在他的藏品中熠熠生辉。

       朱俊杰是一位性情中人,他“收藏”的意识也源于他丰富的情感——一封信。那是爷爷留下的唯一遗产。因为对爷爷的爱,他将信视若珍宝。后来又因为信封上的邮票,他结识了知名人士南志秀。与大收藏家南老的交往中,“收藏”意识渗进了他热情的血液。那时他还在四处飘泊打工,这无意中便利了他寻找旧物结交朋友。后来,有位朋友拜托他找《韶山报》创刊号。他几乎踏遍韶山每个角落,问遍每一个相识与不相识的人,才终于找到四份。寻找中的难能可贵,得到后的欣喜若狂,朋友的满足和感激,让朱俊杰的精神境界涨满幸福感。“集报”的艰辛和意义伴随乐趣而至。他,爱上了“集报”。
由于朱俊杰谦虚慷慨的本性,他与很多集报“老人”成了忘年之交。在他们的指点下,他很快就成了行家。除了“红色经典”系列,他还珍藏着民国时期的报:《秦中公报》《晨报》《故宫周刋》《新南康报》。他的藏品有5200多种,6123份。在新世纪的开创之年,朱俊杰回到家乡创业,成了一名地道的农民企业家。他创业的同时创办了湖南首家农民藏报馆——“韶山红杜鹃家庭藏报馆”。他把自己的楼房当场馆,馆内设有收藏室和阅览室。收藏室专供与友人交流学习,阅览室则成了当地学生的第二课堂。至今为止己有2000多名中、小学生在这里探求知识寻找历史。

       朱俊杰成了集报界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2011年,他协助湖南集报联谊会在韶山举办报展。2013年,为纪念毛泽东领袖诞辰120周年,他在当地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个人报展。他的旧报纸集出了新高度,得到了集报界和韶山人民的赞扬。
 
       “藏一份报纸,集一段历史。”这是集报人的口头禅,也是集报人的乐趣和意义所在。“报纸”是当今社会的冷传媒,“集报”更是冷门道。然而,有张立,有朱俊杰,有不少热爱“旧报纸”的集报人,我们深信这个“冷门”不会成为“绝门”。他们从“废纸”中挖出宝藏,开拓自己美好人生的篇章,一定会激励更多的年轻人。“集报”事业也将更加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