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文化 > 文学

谢觉哉三次回故乡

核心提示:谢觉哉三次回故乡 作者:郭宇春 谢觉哉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人,出生于宁乡市沙田乡堆资村南馥冲。他 40岁离家闹革命,成为职业革命家,直到1957年3月,74岁时才回到阔别30多年的故乡,以后又相继于1960年2月和1961年12月回到故乡。 1

谢觉哉三次回故乡

 作者:郭宇春

 

 

        谢觉哉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人,出生于宁乡市沙田乡堆资村南馥冲。他40岁离家闹革命,成为职业革命家,直到1957年3月,74岁时才回到阔别30多年的故乡,以后又相继于1960年2月和1961年12月回到故乡。

 1957年3月26日,时任内务部部长的谢觉哉,带一个随身秘书,坐一辆旧吉普车,穿一身灰布制服,着一双小口布鞋,来到了宁乡县城。一进县委大门,就向县领导讲明:一是听听和看看宁乡的情况,二是看望分别30年的乡亲。

 他每次去学校、农村视察访问,县里都安排公安人员随行保卫。谢觉哉发现后,再三劝说:“你们这样做,会使群众不敢接近我。你们放心,只要有群众,我们就会安全的。”

 3月30日,他回到了老家南馥冲。县公安局长带领几个公安人员守护前门后门,有些群众想去见见他,却难得进门。一个80岁的老头,不顾公安人员的阻拦,硬闯了进来。谢觉哉双手扶他坐在自己身边,细认了一会,才知道是少年时期的伙伴。两人相叙旧情,感慨万千。当得知他生活困难,立即叫秘书吉世霖拿出100元钱送给这位老人(当时6.15元可买100斤稻谷,0.59元可买一斤肉,5分钱可买一个鸡蛋)。据谢觉哉的秘书吉世霖说,这次回乡谢觉哉送给亲属的钱,谁也没有超过这位老人。

 在与这位老人的交谈中,得知进门难的情况,马上把公安局长叫来,请他立即撤除警卫,让愿意来的乡亲们和他叨叨家常。他说:“我四十多岁离开家乡,家乡留下的印象太深了,现在我年纪大了,在家里住几天,随便说说看看听听,于人于己都有好处。”这一天,来见谢觉哉的人挤满了屋子,一直到深夜也不愿离去。群众说:“谢觉哉是大官,却没有半点架子,就象一位和蔼可亲的乡下老人。”

 3月31日,细雨霏霏。谢觉哉回老家南馥冲的第二天早晨,他持雨伞,拄拐杖急切地去看望“宁乡四髯”中的何叔衡和姜孟周两位烈士的亲属。他说:“他们这些人为了保护革命战友,受尽了敌人的折磨,常常独身逃往深山密林,历尽了艰辛,我不去看望他们,怎么对得起呢?”可刚一出门,就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何叔衡烈士的夫人袁少娥,就在谢觉哉回家的当天晚上因病去世了。

谢觉哉闻讯,悲痛万分,叹息说:“我为什么不早回一天,这次不能和她见一面,生死两别,实在是终生遗憾。”他当即转身走进卧室,双手颤抖写下悼词:“何老太太千古,我与叔衡少同学,壮同事,同做共产党员,可惜他在大革命中光荣牺牲了;我这次回乡,拟来看您而今天您又去世了!生死永诀,不得一面,万分遗憾。叔衡同志一生是光荣的,当然您也是光荣的,您安息吧!”写好后,委派秘书吉世霖和宁乡县副县长尹泽南,参加了何老太太的追悼会。

就在这一天,他抑制着对何叔衡烈士夫人去世的哀伤,仍召集沙田乡党委以及附近农业社负责人开座谈会。一开头,他谦逊说:我这次回来是来看望大家的,你们工作辛苦了,我在家里接受你们的领导,多批评,家乡人不要见外。几句话,现场紧张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他接着说:“我这次回来,看到了家乡可喜的变化,在你们辛勤的工作下,今后的变化一定会更大更好。但是,据我看到的和许多人对我说的,山里砍光了,没烧的,没木材用。昨天,我从宁乡回来沿途看到许多大树被砍光了,棕树剥死了,楠竹也很稀少,看到这些为了今天不为明天的事非常痛心,真的是风景优美不美了,水旱无忧有忧了。我想我们都是党的干部,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老百姓有柴烧、有木材用,这就是人民的利益。”

谢觉哉微笑着做着合手抱树的手势说:“30年前,这里山上有许多大树,伸手还抱不下,我出生的那个肖家湾后山上,大树就不少,楠竹也很多。小时候在树荫下真好玩,特别是油子丘田当头那棵大乌桕树,两三个人也抱不下。热天,老乡干活,就在树下歇凉,不必回家。我记得在延安的时候,还写过一首忆家乡的小诗:‘家乡好,屋小入深山,河里清水堪洗脚,门前大树好遮荫,六月冷冰冰。’现在,山上、河堤上、屋门前那些大树都不见了,歇荫的地方也没有了,你们说该怎么办?

在座的沙田乡党委书记连忙说:“山里砍光了,全怪我们没管好。”谢觉哉马上回答:“今天我不是要追究你们的责任,而是请大家分析一下原因,想出一个补救的法。”大家根据他的意思,你一言,我一语,分析了森林被破坏的四条原因:一是土改以后,农民缺少家具,砍了些树;二是田土少,毁林开了荒;三是砍树卖钱,只图眼前;四是制度不严,你也砍,他也砍,成了乱砍滥伐。

他边听边点头说:“我看也不外乎这些原因,造成的恶果就是穷山恶水,破坏山林,百害而无一利,这是一件天大的蠢事,山林已经破坏到这个程度,我们要抓紧抢救,要不然将来子孙会骂我们的。”当大家提出要成立“禁山会”,大搞封山育林,干部如果带头砍树要绳之以法时,谢觉哉风趣而严肃地说:“就是要教育群众对树木有感情,爱大树如爱老人,爱小树如爱小孩,有了这个感情,走到树前就下不了手。”最后,谢觉哉殷殷地说:“十年树木,过十年,我再来看看家乡的青山绿水。”

开完座谈会回到家里,天已经黑了,谢觉哉的卧室里点着一盏煤油灯,屋子里坐满了人,都是他的亲属。谢觉哉首先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为人民服务,我这次回来,你们请了厨师做饭,还杀了一头猪,这样不好。当然,我离家几十年,热情接待一下,这个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们要知道,现在老百姓吃肉还有困难,可你们杀猪招待我,老百姓一定会说,谢胡子是做大官了,‘衣锦还乡’了。你们还记得1950年,我给谦伯、子谷(谢觉哉的长子与次子)写信时附的那首小诗吗?”

谢觉哉沉浸在美好的回里,背起了那首小诗:“你们说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倌,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心即安。”亲属们也跟着背起了那首小诗,谢觉哉看看大家,神情严肃地说:“从明天早上起,大师傅一定请回去,不是你们亲手做的饭,我不吃。今后,你们作为我的亲属,一定要老百姓都讲你们做事说话象个谢胡子的亲属,我才承认你们。所以,你们千万不要向政府要补助,不能给我脸上抹黑。”

家庭会上,谢觉哉的妹夫提出要谢觉哉为他找一个工作的要求。谢觉哉有三个姐姐,一个妹妹,不幸都先后去世了。妹夫失去妻子多年,谢觉哉十分同情他,亲切地安慰了他。但在要他安排工作的问题上,他严肃地说:“人事安排是组织部门的事,我无权过问,共产党的干部政策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如果要我安排,除非你去当部长,我回家作田,我看你还是在家作田为好。请你们记住,今后谁要我安排工作,都是这个答复。”

1960年2月14日至2月15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上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谢觉哉,和徐特立一道视察南方工作,顺道回到宁乡。这是谢觉哉第二次回故乡。

县委得到谢觉哉要回故乡视察的消息后十分重视。当时,县城到沙田的公路虽已修通,但不能直接通到谢觉哉旧居门口。于是,县委立即通知五里堆公社党委。党委发动群众在一个晚上就把这段路修好了。当谢觉哉回到家门口,看到这段新修的公路很不高兴。特别是一跨进家门,看到穿白衣的招待人员和持枪的保卫人员,却没有看到一个左邻右舍的乡亲,心里十分酸楚。

他生气地把县里随同的领导和公社的负责人召集在一起,严肃说:“老乡们够累的,你们不去关心他们,把他们叫来为我连夜修了这条公路,这是为什么?我不但不会向你道谢,还要严厉批评。因为你们根本不必要这样做,倒是群众来去不便的那座桥连同下面那座独木桥应该修好,便于群众来往,你们却不去想一想。另外,工作这么紧张,还调用这么多招待人员,保卫人员,这象什么话?”他情绪激动,但望着大家委屈的样子,缓和了一下口气说:“革命胜利了,我们掌了权,可我们的权只能用来造福群众,不能用来讨好个人,不然群众就会骂我们。关于我个人,大不过是一个人民的勤务员,可你们这样干,是辛辛苦苦干了一件蠢事,蠢得不能再蠢了。”

谢觉哉这次回旧居,由于心情不舒畅,在家停留还不到两个小时。当时,谢觉哉的儿孙们,请求他在家里吃顿饭再走。他慈爱地望着儿孙们,心里酸酸地说:“如果你们做几样小菜,比如煎豆腐,插菜子汤,来招待我,我会高高兴地吃。现在这么多人,又搞这么多菜,这顿饭我是不敢吃的,必须马上走。”就这样,他叫司机驱车走了。

 谢觉哉一行驱车来到黄材水库,看到工地火热的建设场面,驱走了心中的烦恼,和徐特立老人一起走上大坝。两位老人指指点点,兴致勃勃。还和民工们一起抬起了硪,融入到了欢快的劳动大军里。后来我们在谢觉哉的诗词里,找到了歌颂黄材水库工程诗词:“宁乡好,水库说黄材,外河内海工程大,人造桃源鱼米堆,赛过禹王才;宁乡好,水库象南瓜,无数南瓜高处坐,瓜藤流水不需车,还可养鱼虾。”

2月15日,谢觉哉驱车来到了流沙河公社,由于“五风”的影响,这里搞了一个十里猪场,号称万猪场。县里的领导一边陪同他参观,一边向他汇报:“去年实际完成生猪任务85万头,今年计划完成200万头。”谢觉哉听了,立即打断话头:“这听来有点荒唐,人都没饭吃,哪儿来这么多饲料喂猪?”他知道,在那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年代里,已经饿死了许多人,所以神情严峻,两眼盯着汇报的人。当参观一个鱼场时,一罾下去,就捞上来一百多斤鱼,他看了,毫不客气地指出:“我是出生农村的啊!这么多鱼不会挤死呀?你们这是几口塘的鱼放在一起专供别人参观的哟。”特别看到专门养甲鱼乌龟的池子后,气愤地说:“你们这是摆样的,专门应付参观,用来骗人的。”谢觉哉把这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到县城后,对县里的主要负责人说:“你们办一切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讲假话,不要骗人,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如果这样下去,害国、害人、害自己啊!”

回到长沙后,谢觉哉诚恳地对省委的负责同志说:“在中央工作的湖南同志很多,免不了都要回家看看,请告诉下面的同志,千万不要再干那种蠢事了,尤其是为我专门修一条公路,为什么不为群众多搭几座桥呢?昨天,我对家乡的干部发了脾气,态度生硬些,但必须提醒同志们严肃对待,不然就会败坏党的声誉,人民群众就会离开我们。”

961年12月6日至12月8日,谢觉哉第三次回到宁乡。这次来宁乡,来去共3天时间,主要听县委县政府对“六十条”的看法和纠正“五风”的情况汇报。
     
这一年,刘少奇回到宁乡,已经解决了宁乡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可谢觉哉仍针对宁乡实际情况,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县委的一位负责同志在汇报安排冬季生产时说:“要利用冬闲土地,争取每人平均拿回20斤粮食和两斤食油,社员自留地,每人平均折合口粮一百斤。”谢觉哉觉得这样不符合实际,反问道:“这粮食和食油,是不是指小麦、蚕豆和油菜,这些作物都是春夏收获,是正常的生产程序,这怎么能算利用冬闲土地呢?社员自留地种的蔬菜,杂粮不能折合在社员的口粮内。”谢觉哉望着大家,意味深长地说:“吃一堑,长一智,纠正‘五风’错误,必须在‘长’字上下功夫,我们每一个党的干部,都要真正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在调查中,谢觉哉发现在纠正“五风”错误中,对帮助解决社员住房问题进度上不够快时,反复对县委县政府领导说:“要切实安排好人民的生活,首先要解决他们住的问题,麻雀也要有个窝吧!‘五风’中拆掉的房子要坚决赔。社员建房不容易,要砖瓦,要木材,要打地基,一下子哪能做到?你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这就叫做关心人民生活,万不可推出去不管。”

 谢觉哉离开宁乡回北京时,县、区、公社的领导都希望他多回故乡看看。他笑着对送行的领导说:“谁不爱家乡呢?不过我这几年回来,都不很顺心,对你们提了不少批评。我确实想常回家乡看看,但要有三个条件,一不要包围我,二要家乡处处有肉买,三要家乡满目青山,绿树成荫。

 这是谢觉哉第三次回故乡,也是最后一次回故乡。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