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
人民日报第11版刊登题为
“人才引进来 还要留得住”的文章
专题报道了西安高新区人才工作开展情况
“ 一对一”服务机制方便新进人才
“增人数”与“得人心”并重
年届不惑的李欣,依然闯劲十足。
去年初,这位曼彻斯特大学工学博士,离开生活了13年的英国,回到陕西西安创业。
博士毕业后,李欣在英国从事精密仪器研发。“舍弃稳定工作回国创业,抉择确实不易。”在李欣看来,“去西安创业,同样是绝好机会。西安引才配有实施细则,可行而具体。这让人踏实,也更有安全感。”
两年前西安市出台了“人才新政23条”,计划五年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人,升级户籍政策,最大限度吸引“高精尖缺”人才。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李欣们”,自然成了“香饽饽”。
回到西安后,李欣与好友一起创立企业“博锐轶科技”,主攻信息开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西安相关主管部门也提供了贴心服务,保障人才“引得进来,留得舒心”。
“最让人钦佩的,是这里的‘一对一’机制。”李欣告诉记者,为方便新进人才办事,西安市指派专人进行服务,以“首问负责制”杜绝各部门“踢皮球”。
在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工作的范鑫,便是李欣的“对接人”。“碰到难题,我就找范鑫帮忙。能处理的,他便直接解决;超出职权范围的,他就联系其他部门。”李欣说。
“我们公司有20人,一半是从外地来到西安打拼。如今大伙儿都打算扎根下来。”李欣告诉记者,眼下他正准备将5岁的儿子从英国接到西安上学。“我作为西安引进的C类人才,通过城市‘绿卡通’制度,可在医疗、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实现‘一卡在手、处处绿灯’。”
类似的故事,在西安并不少见。数据显示,西安市先后开展“20城、30校、70场”专场招聘,新建16个海外人才工作站,设立20家国内“引才工作站”。人才新政实施以来,超过116万人落户西安,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总迁入人数的60%以上,总体上落户人才学历、素质相对较高。
西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要搭好平台,让引进的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才。‘增人数’与‘得人心’,同样重要。”
从文章中
可以看出归国创业的曼彻斯特大学工学博士李欣
对西安高新区人才服务机制的满意
而这
只是西安高新区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8年以来,西安高新区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大干123,建好首善区”战略目标,培引全球顶尖及国家领军人才持续新增两位数以上,连年领跑全省;“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暨国家特聘专家西安创新创业峰会”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受到各界报道和好评;丝路人才大市场获批国家级人力资源园;西安高新区被人社部授予先进集体,被省委授予人才工作示范推广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西安高新区常住人口109.8万人,户籍人口72.5万人。其中,科技型企业从业人员55万人(硕博士约6.2万人,大专以上约39万人)。引进和培养国家特聘专家115人,陕西省特聘专家94人,西安市“5211计划”专家103人、“5531计划”专家ABC类66人,院士工作站29个,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基地)62个。西安高新区智力密集度位居国家级高新区前列,人才结构日趋优化,人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效应不断凸显。
这些成绩的获取,离不开三种“导向”
即坚持政策导向,创新完善工作机制
坚持产业导向,强化事业平台聚才
坚持服务导向,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
高新区致力于建设“一带一路”人才特区
践行“五城一体一根本”战略路径
聚集全球顶尖人才、产业领军专家人才
优秀企业家人才、高端金融人才
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等五支人才队伍的要求
加快推进“1+X+1”人才新政
以“百千万”人才工程、精品人才服务工程为抓手
持续优化人才“引育用留”机制
未来,西安高新区
将继续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
持续为高新区引进各类高端人才,
服务高新区三次创业的同时,
不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进一步开创人才强区新局面,
为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先行区
及大西安都市圈首善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