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全国 > 山东

面对扶贫,“90后”母亲选择挺身在前

核心提示:本刊讯(记者 安舒 特约记者 路国宁) 2019年的12月8日,这天是青州市谭坊镇基层干部丁艳平休完产假走回岗位的第一天。也就在这天,镇扶贫办给她分配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成为谭坊镇时家村冀道兰、时连起、王敬梁这三个贫困户的帮扶干部。三户,四个光棍,这让刚

    本刊讯(记者 安舒 特约记者 路国宁)    2019年的12月8日,这天是青州市谭坊镇基层干部丁艳平休完产假走回岗位的第一天。也就在这天,镇扶贫办给她分配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成为谭坊镇时家村冀道兰、时连起、王敬梁这三个贫困户的帮扶干部。三户,四个光棍,这让刚刚成为90后年轻母亲的丁艳平有些犯难;更何况,时家村位置偏僻,光是从镇上开车就至少要40分钟。
“我还在哺乳期,加上照顾孩子,并不适合现在就接这么重的工作。”她有推辞的权力,但仍然咽了回去:全镇的扶贫已经到了最关键、最吃劲的阶段,到了破除万难、攻城拔寨的决胜点,作为一名年轻的社区干部,她没有理由退缩。
    尽管做足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丁艳平第一次入户的时候,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冀道兰家院子堆满了垃圾,然而屋里却空空荡荡,没有桌椅、炉子、电视机,甚至没有自来水,冬天气温很低,年逾古稀的冀道兰就坐在地上啃着冷饭;时连起家状况也是堪忧,院里有个直径两米,深一米的大坑,加上时连起本人是精神二级残疾,每次走在院里都让人提心吊胆,虽然时连起还有个一起住的弟弟,但是常年的好吃懒做导致耕地抛荒,屋里屋外凌乱不堪;王敬梁家硬件还算可以,但因为是精神和肢体的重度残疾,时不时就会无缘无故地骂人,还经常神志不清地走出家门。
    “一开始那几次入户,每次都是愁容满面的去、忧心忡忡的回,晚上常常愁得睡不着觉。”丁艳平说,那些日子她心里打了退堂鼓,但是家人给了她继续下去地勇气。丈夫王永杰当过兵,他非常能理解妻子目前面临地困境,于是不断地鼓励妻子坚持下去。丁艳平在家人们地支持下,逐渐摆脱了一开始地畏难情绪,遇到自己搞不定的,她就拉上全家人一起干,有时夫妻俩为了给贫困户打扫卫生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半。
    丁艳平仔细地把三户所有地硬件问题一条一条捋,冀道兰没有自来水,丁艳平主动联系水厂给他埋管道;三户院内都面临院墙破损,缺少便道,厕所未改等问题,她联系镇扶贫办,帮助一起协调施工队伍,并且一直靠在施工现场,院内便道硬化了,破损围墙修好了,旱厕也进行了改造,更是给三户搬来了新的沙发、茶几、电视柜等家具,院内、屋内渐渐地有模有样,老大爷们也都看上了心心念的电视。
    时连起家院墙圈起来之后,丁艳平趁机会给兄弟俩不断讲政策、谈生活,终于兄弟俩被她的真诚打动了,在围上的空地种上了桃树,虽说要一两年以后才有收入,但兄弟俩已经不再只指望着政策兜底,而是准备自力更生;看见丁艳平让自己的居家环境大变样,冀道兰每次见了她都要抱着俩西瓜追着塞给她,“活了这么多年了,俺是真没想到家里能这么好过”。看见王敬梁情况特殊,丁艳平主动说服村干部,一起照顾他的日常,她更是联系民政所,将王敬梁送到敬老院,让他能够享受更专业的看护。
“每次入户,看见时连起家盛开的桃花,看见冀道兰家整洁的院落,看见王敬梁被人更好地照料,我都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有价值的。”丁艳平说,我们这群走上扶贫一线的90后基层干部,正是有了在困难中的反复磨练,才提升了为民解难事、办好事的本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