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书记教我用科学技术培育出来的红薯,这长势就是不一样。再过些天,这些红薯就要走进工厂,变成现钱。”11月12日,在桐柏县固县镇柳扒村的红薯种植基地,贫困户胡荣华正蹲在地头扒开土壤,顺势抓住藤条拔出一嘟噜红薯来,眉开眼笑地说,“今年我家种了5亩红薯,按当前的市场价计算,一亩地净收入能有一两千元,仅种红薯一项,我家就快成‘万元户’了!”
胡荣华所说的“郭书记”,是固县镇副镇长、镇红薯产业联合党支部副书记、柳扒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郭楠。一开始,家境困顿的胡荣华对种红薯致富信心不足。在郭楠多次开导下,胡荣华终于下定了决心。如今,他不仅自己种红薯,还被聘为柳扒村60亩红薯产业示范基地的管理员,在镇红薯产业联合党支部的技术指导下,负责对红薯基地进行日常田间管理,成了村里种植红薯的技术员、政策宣传员。
眼下,像胡荣华一样,柳扒村村民发展红薯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村共种植红薯面积371亩(含村集体红薯种植示范田60亩),惠及村民124户,其中贫困户36户,非贫困户88户,仅此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在柳扒村的影响带动下,固县镇今年发展红薯种植面积5000余亩,其中仅贫困户就种了近3000亩。
桐柏县红薯种植历史悠久,栽培范围广泛,具备生产优质高产红薯的自然条件。今年2月26日,桐柏县退出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在实施其他扶贫措施的同时,桐柏县把红薯产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强力实施“薯业兴农富民工程”。
“自从有了‘全域党建’,‘薯业兴农富民工程’各项目标才真正得到了落实。”南阳金兴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时伟说。
“我们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和对经济工作指导的覆盖为主线,以高质量党建助力桐柏红薯产业发展为目标,以解决红薯产业发展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为出发点,不断整合各种资源,探索在不改变原有隶属关系下,建立跨领域、跨行业、跨层级的非建制性薯业发展联合党委,搭建‘党委搭台、多方联动’的融合发展平台,通过‘组织相加、工作相融、党建引领、共享共赢’等措施,打造出有组织、机制新、资源广、党建强、能办事的党建联合体,有效推动了全县薯业兴农富民工程的发展,发挥出‘全域党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产业保障。”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介绍。
为此,桐柏县成立了红薯产业发展联合党委,联合党委统一领导和指导直属专项联合党支部和乡镇(产业集聚区)党总支开展工作,党委书记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党委副书记由县政府分管红薯产业的领导担任,党委委员由18个县直单位和部门的党员负责人、南阳金兴薯业有限公司党员负责人以及固县镇等17个乡镇(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书记组成。联合党委下设优化发展环境、产业发展2个专项联合党支部,加强对乡镇联合党总支业务指导和协调服务。在乡镇(产业集聚区)成立红薯产业发展联合党总支,隶属县红薯产业发展联合党委领导与指导。各乡镇(产业集聚区)联合党总支按照因地制宜、易行管用、便于推动工作的原则,采取村村联合、村企联合、村社联合等方式,跨地域、跨行业、跨层级建立若干个联合党支部。严密的“全域党建”组织架构,发挥出党建领航、产业领先的强大支撑作用。
“县红薯产业联合党委、直属专项联合党支部、乡镇(产业集聚区)红薯产业发展联合党总支按照各自分工,各司其职,积极作为,形成了支持红薯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桐柏县红薯产业发展联合党委书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明说。在具体工作中,他们创新机制,建立了日常例会、联席会商、情况通报等制度,联合党委至少每月召开1次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听取各联合党总支、党支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各联合党总支、党支部至少每周召开1次工作例会,研究推动工作。此外,还健全完善了供需对接机制、基础保障机制、动态管理及考核评价等机制,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相关干部年度考核定档、评先评优、提拔使用、追责问责的重要依据。
“‘全域党建’围绕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将各类分散的人员、资源统筹整合在同一‘屋檐’下,各级各部门及其党员干部同下一盘‘棋’,解决‘单兵作战’短板问题,破解了产业发展在基层遇到的种种‘瓶颈’难题,开创了党建领航、产业跟进的新局面。”桐柏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贾松啸表示。
目前,全县红薯种植面积已达3万余亩,带动贫困户2500户以上,带动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60余家,带动季节工人5万人,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红薯已成为桐柏山区农民的“香饽饽”、致富的“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