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科技 > 汽车

梧州市龙圩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

核心提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种养结合、种养互补、种养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种养模式。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具有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等优点,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

梧州市龙圩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种养结合、种养互补、种养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种养模式。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具有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等优点,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梧州市龙圩区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打造广西首个“两院”院士稻渔种养工作站,持续发展“稻+螺+渔共生”稻田综合种养3000多亩,带动263户贫困户每年增收5000元。
       一、协同联动“创牌子”,打造“公司+院士工作站”模式,实现每亩“千斤粮万元田”效益
       建立“桂建芳院士工作站稻渔种养田中公司示范基地”,发挥技术优势,探索出稻田一年多造、反季养殖、冬闲田养殖等新模式。龙圩区稻渔种养示范基地规划面积共120亩,包括稻渔综合养殖区、乡村旅游体验区、特色水果种植区、有机蔬菜种植区、乡村休闲体验区粗加工场地、育种育苗房等。该示范基地是广西水产科学院建设的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于2019年10月16日开始投放第一批稻花鱼苗2万余尾。2019年,田中公司稻渔种养项目获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二等奖和优质渔米评介绿色生态奖。近日基地早稻测产验收结果显示,基地年亩产1800斤干谷、1500斤田螺、250斤禾花鱼,年亩产值1.92万元,年纯收入1.12万元。
       二、广而告之“吹号子”,打造“绿色发展+网红打卡地”,实现乡村美、产业旺、旅游旺
       一是利用辖区天然富硒、稻田连片、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和毗邻广东等优势,把“稻+螺+渔共生”绿色生态综合种养列入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建立调村、金钗、育民、新龙等8个稻螺渔生态综合种养示范点,种养面积1900亩,推动解决稻田撂荒闲置和“非粮化”“非农化”等突出问题,可以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渔粮双赢”的效果,实现绿色发展。二是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该基地的种养业与乡村游融合发展,龙圩镇念村村的稻渔种养示范基地建成了“念念目忘”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区,修建了田上玻璃桥等设施,成为市民周末游的“网红打卡地”,今年以来,共吸引了5万人次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和消费,这个“醉美乡村”振兴点,带动了农户增收。
       三、靶向聚焦“瞄点子”,打造“政策+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
       为调动农户积极性,出台扶持政策,稻田综合养螺养鱼的贫困户(农户)达到50亩以上的每亩奖励扶持资金1000-3000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目前,龙圩区在建和已生产的有念村田中,广平佰宝、大坡镇新龙、新地镇都梅、淑里五福、调村福邦、思贤绿旺等8家稻螺渔生态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根据贫困户有土地、有劳力有技术、有劳力无技术、无劳力无技术等不同特点,分类施策,引导贫困户租赁土地给公司,或将土地、资金、劳务等入股合作社,带动农户5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63户每年增收5000元,变“输血”为“造血”。其中,念村将130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启动扶贫资金入股该基地,每获得不低于8%的分红。目前,龙圩区加快制定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标准,集成适宜本地区可复制、易推广的稻田综合种养高效互惠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动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预计2021年达到3000亩,促进1000户农户、500户贫困户增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