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科技 > 汽车

蒙山县砥砺抒写脱贫攻坚时代新画卷

核心提示:自从脱贫攻坚号角吹响,蒙山县紧紧围绕脱贫摘帽标准,按照“挂图作战、清单管理、滚动集成、精准摘帽、带奔小康”工作策略,举全县之力,下绣花之功,创工作之优,着力推进“七个一批、十大行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6-2019年累计脱贫贫困人口252

 
小康路上  彩云长在有新天
——蒙山县砥砺抒写脱贫攻坚时代新画卷
 
       漫漫脱贫路,今昔两重天。
       蒙山从1982年被列为广西48个老、少、边、穷县之一,区级贫困县帽子足足戴了35年。直到201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宣布,蒙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自从脱贫攻坚号角吹响,蒙山县紧紧围绕脱贫摘帽标准,按照“挂图作战、清单管理、滚动集成、精准摘帽、带奔小康”工作策略,举全县之力,下绣花之功,创工作之优,着力推进“七个一批、十大行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6-2019年累计脱贫贫困人口25228人,摘帽贫困村27个,2017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15%,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脱贫“答卷”。
 
提高站位  同心合力  全县上下“一盘棋”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注重顶层设计,施展组合拳,县委书记、县长为全县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扶贫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组成脱贫攻坚“五人决策小组”,统筹研判、科学决策脱贫攻坚。形成四家班子领导全部挂点联系乡镇、村和贫困户,全县贫困户有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工作格局。
       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制定出台《蒙山县“十三五”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措施,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推行月例会制度,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月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研究解决存在问题。
       强化整合,用好资金。出台了《蒙山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2016-2020年我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统筹整合资金累计投入52193.899万元,全部精准投向贫困村、贫困户。
       优化队伍,提升水平。按照“强抽人,抽强人”的原则,从区、市、县、乡四级精选有农业农村工作经验、懂群众工作的年轻后备干部和优秀干部,组成工作队员派驻各村。落实3600多名帮扶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结对帮扶队伍力量和工作水平,形成强大合力。
       加强整改,提升质量。坚持问题导向和实事求是,抓好历次中央、自治区、梧州市巡视、督查、考核、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主动对照认领,举一反三,精心制定方案,明确整改任务,建立问题清单,高标准、高要求推进整改,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质增效。全面推行“书记在现场”工作法,领导干部率先示范,带领广大干部深入现场、深入一线,及时解决影响工作开展或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精准督查,严格奖惩。定期开展综合性督导检查,通过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精准查找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回应群众关切,提高督查质效。制定出台奖惩实施方案,把脱贫摘帽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帮扶措施、帮扶责任落实到位。
 
突出实效  精准发力  咬定攻坚不放松
 
       贫有百种,困有千样。摆脱贫困,需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蒙山县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以提升脱贫质量为抓手,突出“六个精准”,实施“八个一批”,确保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夯实脱贫基础,突出扶贫实效。
       产业扶贫稳根基。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上。2016-2020年,发放奖补资金6861.69253万元,受益贫困户37979户;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59家,带动贫困户2705户;全县32个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贫困户达30%以上;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171名,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195人。同时,推进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升级改造,建成农村淘宝、天猫优品、乡惠网、邮乐购、益农社等电商服务网点362个,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行政村、贫困村100%覆盖。
       就业扶贫拔穷根。一是构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按照“六有”标准规范化建设,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县、乡(镇)、村三级全覆盖。通过政府网、“蒙山就业”微信公众号、就业服务平台及时推送招工信息。二是积极搭建就业平台,2016年以来,累计举办就业扶贫专场用工招聘会37场,455家(次)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5000多个,为贫困劳动力和用人单位搭建沟通桥梁。三是开发乡村、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等扶贫公益性岗位3987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938人。四是创建就业扶贫车间14家,鼓励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有效地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增收。
       政策扶贫强保障。一是全面落实“双线四包”责任制,扶贫、扶智、扶志有机结合,强化控辍保学力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25%,发放资助资金 8601.94万元,受助学生155377人次。增加中小学聘用教师控制数263名,利用空余编制和聘用教师控制数补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731人。累计投入18560万元实施“全面改薄”工程,项目覆盖全县44所义务教育学校。二是全面落实“198”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为100%。 “十三五”期间共发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补助1771.61万元。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二次报销、医疗救助、政府兜底五重保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报销达90%,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达80%,并且实现在县域内住院治疗和村卫生室均“一站式”结算服务。三是全面落实“一户一策”方案,采取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修缮加固和极度贫困户县统建等方式,解决稳固住房问题。四是全面落实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以及残疾人、低保户等特困人群保障政策,做到应助尽助、应保尽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设施扶贫优环境。通过整合资金3亿元投入村屯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2016-2020年新建或升级硬化村屯道路460条,建设桥梁112座,建设水利渠道20.25公里、水坝12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6个。全县79个行政村(社区)全面通硬化路,集中供水普及率达86.86%,农村居民饮用水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实现了路通、水畅、网联。
       搬迁扶贫换穷窝。2017年底全部完成搬迁点住房建设和搬迁安置工作任务,实际完成搬迁620户2539人。县城安置点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和工、青、妇等5个组织,以及就业、物业、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同步规划建设集中式光伏扶贫发电站、移民后续发展产业街、商业铺面等后续扶持产业项目,年分红收益约240万元,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创业岗位约150个,确保搬迁户能搬得出、稳得住。
       生态扶贫促增收。落实生态补偿政策,累计共发放补助金2313.14 万元,直接惠及 1857户贫困户;兑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05万元,受益贫困户2932户;开发生态护林员岗位,安置 280名贫困群众就业;发展种养桑蚕、蜜蜂贫困户3376户,带动持续增收。
       信贷扶贫添活力。通过发放政策汇编、告知书、短信推送、电视宣传等各种形式开展小额扶贫信贷政策宣传。2016年以来,我县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231户27822.46万元,为贫困户持续发展稳定脱贫提供资金支持,增加 “造血”能力。同时强化到期贷款回收处置工作,加强信贷风险动态监测,随时跟进贷款使用管理情况,稳妥处置逾期风险隐患。
      党建引领促发展。按照“扶弱固强、量质齐升、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在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把脱贫攻坚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抓好基层组织“提质聚力”,持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水平。通过推行实体合作共建型、资源开发盘活型、物业租赁发展型、产业培育带动型、服务增收引领型等“五大发展模式”,实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递增,培育出“亲情苗圃”、野生灵芝种植、肉牛养殖、竹笋加工、标准化茶园、桑蚕示范园区等发展项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唱响脱贫攻坚“二三四五”
 
      “两个立足”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一是立足自然环境优势,把桑蚕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蒙山茧丝绸产业园区是集桑蚕饲养、蚕丝生产、丝绸加工、真丝服装、丝绸家纺为一体的丝绸产业园区,也是广西唯一的丝绸产业园区,荣获“广西丝绸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称号。蒙山县依托华虹丝绸等龙头企业来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种桑养蚕,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公司、基地、贫困农户联成一个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积极引进良种高产桑苗,建立小蚕共育示范点,推广小蚕共育和方格簇养蚕等先进技术,配备蚕业专干,进村入户或者举办培训班,无偿为种桑养蚕贫困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实行保价收购蚕茧、现金结付茧款,让蚕农吃“定心丸”。近三年,有超过2500户贫困户通过种桑养蚕增收。二是立足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旅游+扶贫” 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蒙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闻名中外,还是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先生的故乡。蒙山县着重围绕太平天国历史文化、梁羽生武侠文化、瑶族文化,着力以 “太平天国历史文化体验游、武侠文化体验旅为基础,在春节、“三月三”、国庆节等传统节假日举办“节日旅游”。 2019年,蒙山县旅游总人数达510.91万人次,旅游总消费达57.71亿元,实现同比增长58.63%和57.38%。
      “三个强化”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一是强化组织管理、社区服务、平安综治三项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群防群治,建设平安社区。二是强化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三项政策,落实搬迁对象就近入学政策,全县集中安置点搬迁户就学率100%。三是强化产业发展、就业服务、公益岗位三项扶持,通过劳务输出扩大就业,引导搬迁户劳动力进入加工制造、农业种养、餐饮服务等行业务工,实现稳定就业。
      “四个突出”打造光伏项目拓宽脱贫路。一是建设管理突出设备选型最优化。项目在设备选型方面均选择行业排名领先的设备,确保较高的发电效率。二是运维管理突出监测维护最高效。运用智能托管系统数字化,对各个电站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保障电站的稳定运行,实现全方位、高效、安全的运行监控。三是发展模式突出资源利用多样化。因地制宜地发展多样化产业模式,在太阳能光伏板下种植吴茱萸、砂仁等中草药材,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农光互补”新模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利用率。四是收益分配突出资金使用规范化。让贫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收益分配使用由县光伏扶贫收益分配实施小组和监督小组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为减轻疫情对贫困户务工影响,将光伏扶贫资产收益不低于80%用于贫困人口公益性岗位工资。
     “五项措施”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一是政策扶持“铺路子”,出台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将消费扶贫工作列入年度考核范围。县级财政落实扶持资金,对带贫减贫效益好的企业、合作社建设产业示范基地给予扶持,目前已经发放15个企业、合作社扶持资金48万元,保障消费扶贫稳步推进。二是机关单位“带好头”,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全县各级机关、单位以工会福利为主体,广泛开展“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消费扶贫活动。三是大型活动“集中销”,大力宣传特色优质产品。积极组织企业优质农产品参加2020年粤桂扶贫协作消费扶贫对接活动暨第18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广州)交易会,助力脱贫。四是直播带货“拓渠道”,扩大特色产品知名度。利用 “中国农民丰收节”,邀请网红主播,设置直播带货专区,为扶贫产品进行公益代言和直播带货,推介蒙山特色扶贫产品。五是社会力量“齐参与”,汇聚消费扶贫强大合力。深入开展“千企扶千村”活动,优先采购或推销扶贫产品和服务,在县内大型超市超市设置单独的扶贫产品专区,掀起消费扶贫活动热潮,汇聚了消费扶贫强大合力。
 
百年大计  敢作善成  托起群众“满满的的幸福”
    
        脱贫攻坚,各项事业齐发展。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脱贫攻坚以来,蒙山县持续推进产业扶持脱贫一批、就业扶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危房改造脱贫一批、健康扶贫脱贫一批、教育支持脱贫一批、兜底保障脱贫一批的“八个一批”精准扶贫措施,全面实现高质量脱贫。
       脱贫攻坚,村集体经济再提升。现在,村村都有一张规划图,家家都有一本致富经,人人都能算出一笔增收账,发展思路、发展局面、发展信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脱贫攻坚以来,大力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32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夯实脱贫攻坚成效巩固的基石。
       脱贫攻坚,乡村旧貌换新颜。放眼蒙山脱贫攻坚战场,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民生项目风风火火,一张张笑脸在贫困群众脸上灿烂绽放,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房子新了、腰包鼓了、出行便了、乡村美了,村里一年一个样,过去的贫困一去不复返,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脱贫攻坚,乡风文明气象新。脱贫攻坚是动力之源,也是希望之火。脱贫攻坚推进了蒙山文明乡风建设,凝聚了干群攻坚合力,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得到全面推行,失德、失信、失孝和农村基层歪风乱象逐渐销声匿迹。现在,走进村里,处处能够真切感受到群众的感恩之心、喜悦之情,更能真切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蒙山县正按照中央、区党委部署要求,继续做好开发式扶贫,统筹实施乡村振兴,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可持续减贫的战略,让更多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树立“蒙山样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