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资讯 > 视点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 我国经济迎难而上开局稳

核心提示:4月16日,长江安徽铜陵段,船舶往来穿梭。当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过仕宁摄(中经视觉

4月16日,长江安徽铜陵段,船舶往来穿梭。当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过仕宁摄(中经视觉)

我国经济首季报实现“开局稳”。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

主要指标在合理区间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国民经济继续恢复,开局总体平稳。

从就业看,尽管受疫情冲击影响,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但就业总体稳定的格局没有改变。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从物价看,市场商品和服务供给总体充足,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从国际收支看,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左右,国际收支状况保持稳定。

工农业生产总体稳定。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比上年四季度有所回升,保持较快增长。这既有国内经济恢复带动和世界经济复苏拉动的影响,也有工业创新驱动作用增强、产业升级持续带动的因素,还有市场保供加强、相关行业较快增长的作用。

稳中更有进。今年以来,创新发展态势持续。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8%,均保持较快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在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3.2%。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占比继续提升。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4%,比上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消费主导作用明显。

民生改善持续加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1%,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3月份,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影响持续,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

就业方面,受国内疫情影响,部分人群就业难度增加,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有所增加,就业压力有所加大。

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我国就业稳定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会继续显效,疫情的不利影响会逐步得到控制。今年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利于企业纾困发展,稳定就业岗位。

生产方面,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一些接触性行业,特别是接触性服务业受冲击较大。居民的批零住餐、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接触性聚集性消费有所减少,给相关行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价格在上行,是否会加大相关风险?在增长方面,国民经济稳定恢复、持续增长的态势仍会保持。在价格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国内的影响也在加大,但我国商品和服务市场供给能力比较充足,保持价格稳定具有较好基础。从走势看,尽管存在国际输入性因素以及部分鲜活食品短期供给压力,但有基础、有条件保持价格上涨总体稳定温和态势。

长期向好态势没有改变

从走势看,虽然短期经济运行存在一定压力,但是从全年来看,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仍有不少有利条件。

消费恢复态势有望持续。尽管受近期疫情影响,消费增长受到一定抑制,但消费恢复态势不会改变,消费“压舱石”作用仍会显现。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控制,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将促进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同时,积极推动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农村消费市场提质扩容,也都有利于消费持续增长。

投资拉动作用有望提升。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投资较快增长。随着我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不断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行业创新发展势头增强,将有利于带动产业投资增长。

对外开放红利继续显现。尽管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但总体看,世界经济仍在复苏,对我国出口产品需求仍会增加。在疫情影响下,出口企业适应外部需求变化的能力较强,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共建“一带一路”成效不断显现,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都有利于进出口增长。

产业升级发展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效果不断显现。同时,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稳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产品需求扩大,传统行业节能降碳改造要求增加,将带动相关行业增长。 (经济日报记者 熊 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