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财经 > 人物

付爱玲:芍药地里长出的“土专家”

核心提示:说她是个土专家,这个词可能是对她最准确的描述。她不只是穿着“土”气,干起活来裤子上、衣服上蹭的全是灰,连手上、脸上也沾满

说她是个土专家,这个词可能是对她最准确的描述。她不只是穿着“土”气,干起活来裤子上、衣服上蹭的全是灰,连手上、脸上也沾满泥土;她没有进过一天大学课堂,没有获得过一张中专以上文凭,而如今,却成为北京、上海、广州、昆明鲜花行业中的知名人物,她就是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邙山镇土桥村花卉“土专家”付爱玲。

百花丛中最鲜艳

4月14日,记者在随同洛阳市“十大高素质农民评选”预案调研活动中,见到了孟津区推荐的候选人——花卉土专家付爱玲。

见到她时,她正在孟津朝阳镇张凹村承包的芍药地里和农民一起忙着锄草。谁曾想,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竟然是一位身价百万的富翁。

付爱玲向我们走过来,礼貌性地打打招呼,就再无多语。或许是因常年在地里干活,她皮肤晒得黝黑,穿着甚是朴实。

就是这样一位言语近乎木讷的农村妇女,一说起牡丹和芍药就像换了个人,巧舌如簧,滔滔不绝,判若两人。

作为鲜切花用的芍药和牡丹,到底长成什么样子?一直是我们心存的一个疑惑。只知道鲜切花对茎干的长度有很严格的要求。

当付爱玲把我们引到芍药鲜切花基地时,我们还是被眼前茁壮生长的芍药给“镇”住了!芍药的茎干犹如拇指般粗细,粗壮挺拔,满株绿叶葱葱,花蕾硕大饱满。

“像这一丛能发出70多个枝,达到商用标准的,能采切40多枝。”付爱玲指着地里的一丛丛芍药花说。

“一丛能长这么多?”

“一般人种的,最多能采30-40枝,我们最多采120多枝呢!”

“差别这么大?”惊讶地问。

付爱玲指着一个个犹如探出脑袋鹤立鸡群的芍药花蕾说,“像这高的有1.2米,属于A类产品,单枝就能卖到十几块钱呢。”

她又指着不远处一块芍药地,说“那一片种的是珊瑚落日,属于渐变色花系,花开得有碗口那么大。我们培育的这种花,光花瓣就有150多片,国外购买过芍药朋友说在世界其他地方还没见过呢。”

鲜切花效益如何?也是我们最想了解和知道的。

付爱玲接着说,“这一亩地,一般能出采切符合标准的切花1.2-1.5万枝,一亩至少能卖3-4万元。有些品种好的,产出A类产品多的,一亩纯利润能高达6-8万元呢。”

“鲜切花的市场到底咋样?这么多花,销售会不会有难度?”我们怀揣疑虑。

“说实话,这几年我们的产品还属于卖方市场,只要有,早早地就被预订出去了。现在正是鲜切花季节,每天都有快递公司的专车到我们园子里拉货。像安陈花卉和24花这些国内知名鲜花平台,我们都有常年业务联系。目前还没有为销售发过愁呢。”付爱玲笑着说。

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大家都为付爱玲点赞的时候,她也像我们吐露了她不堪的心酸往事。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在洛阳化工市场做的化工生意风生水起,当时脑子一热就想回家投资干点对家乡有意义的事情。我当时投资20多万元,承包了200多亩地种牡丹。说实话,我以前没有种过牡丹,所以一点经验都没有,不懂行情,让人骗了200多万。历经挫折,后来我就虚心向牡丹专家们学习牡丹和芍药种植技术,看书本,查资料,用心观察别人咋种的。回来我慢慢琢磨,就这样一步步走来。当然在这期间,我也历经数次失败,吃过不知多少苦,流过多少泪,可有啥用?关键还是靠自己,只要不怕挫折,坚韧不拔,一次次重头再来,我才一步步有了今天。”付爱玲叹口气道。

“2017年,我从荷兰进口了2000株芍药,一株就30-40元,种到地里,一夜之间被人挖得一棵不剩。”

“2018年,春上一场冰雹把我种的200多亩芍药打得枝叶残破。当时我就坐在地里哭得昏天暗地的。孩子们都劝我,让我放弃。可等孩子们下午到地里给我送饭时,发现我已经不哭了。我已经振奋精神,开始给残破苗木培土护根,盖地膜,撒肥料,希望让受损的芍药尽快恢复生长。这么说吧,当年洛阳几乎所有种花的老板们都没躲过此劫,蒙受巨大损失。可到了秋天,唯独我种的几百亩芍药枝繁叶茂。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老远跑到我这里来参观。大家都说没想到复壮后的芍药还能长这么好。那年我卖的苗子钱已把卖鲜切花赔的钱都挣回来了!”说到这里,她略显哀愁的面容出现了一丝笑容,仿佛是胜利者特有的一种神情。

总领群芳是牡丹

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好多人都觉得付爱玲愿帮人和肯帮人,纷纷找到她。她没有丝毫的顾虑,技术问题有问必答,对来访者几乎是来者不拒。

“洛阳种花的,还有外省种花的,都知道我种的花好,经常来我这里参观学习。只要我会的,我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她语气坚定地说。

“你就不怕教会徒弟,师傅没饭吃?”

“我不怕,说实话,我感觉这个行业知道的人越多越好。我觉得质量第一,种的花好,才能占有市场。前年,一家美国公司要我们每天提供2000枝的芍药鲜切花,并持续供应2个月。当时,我们吓得都不敢接订单。”虽然时间过了很久,但付爱玲说起这事时,竟还能听到她遗憾的叹息声。

“说实话,我是盼着乡亲们都会种花,都能致富。现在每天在我们地里干活的农民有70多人。伊川县每天都有几车到这里干活的农民。”付爱玲朴实的话语,一直回响在我们耳边。

一个人的格局和平台决定了他的发展。胸怀天下,记挂群众的人,生意未来一定不会差。

“也正是有这样千千万万个像付爱玲这样的高素质农民,汇聚起了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才能把农业基础产业做实做牢,才能巩固好脱贫致富的成果。”洛阳市农技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军学说。

鲜花行业和付爱玲打过交道的人都亲切地称她,是从芍药地里的长出来的“土专家”,是百花丛中最鲜艳的那一朵,平凡而朴实,从寒冷的冬天走来,绽放在奋斗的春天里。

作者:韩太国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显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