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乡村

乡村振兴“阜平范儿”: 找准“五个”结合点 打造“五有”示范区

核心提示:河北阜平,中国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诞生的红色热土,脱贫攻坚动员令在这里发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阜平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河北阜平,中国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诞生的红色热土,脱贫攻坚动员令在这里发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阜平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经过8年艰苦奋斗,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借助高质量脱贫攻坚成果,阜平县解放思想、苦干实干,围绕该县史家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按照“五个结合”新思路,推动产业升级、加强人才储备、筑牢组织阵地、倡树文明新风、厚植生态优势,打造“五有”示范区,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阜平模式”,在新征程中实现“弯道超车”。

微信图片_20220307152651.jpg

创新模式结合科技支撑,让示范区“有实力”

阜平县始终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全力推动富民产业提档升级。

科技融入驱动产业升级。阜平县坚持科研在产业基地开展、成果在田间地头转化。如,恒温养菌车间和棚室改造在攻克养菌难题、助推产业效益大幅提升方面走在了食用菌产业的最前端;智慧农业项目对果树生长要素的全方位监测,实现了在规避气候风险、果品存储运输、科学节水节肥等环节的精准把控;购置选购“天翔一号”原种鸽并聚焦产业元素配套车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品种改良的同时,实现了产业各环节效益的最大化。

创新模式助推物阜民康。阜平县坚持“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企业以资金和品牌引领产业发展,基地以整合和升级筑牢发展平台,农户以经营和务工激发内生动力,企业、基地与农户三位一体、携手并进,实现互惠互利、物阜民康。

招才引智结合人材培育,让示范区“有动力”

阜平县始终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建设的切入点,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外引智囊团”引领乡村发展。阜平县建立起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各大科研院所长久合作,成立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阜平产业研究院和6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高端人才精准聚焦产业需求出谋划策,引领产业发展。河北省食用菌首席专家李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侯桂森、94年的“海归”高材生牛童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同时,示范区的建设吸引了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在外务工人员500余人,分散充实到各产业、各行业中去,涌现出诸如李向文、安宁、杨明乾、吴泽年等一大批致富能手、产业专家、管理人才,乡村发展的各要素、各环节都有了丰富的人才储备。

“内培人才库”助推乡村腾飞。阜平县充分运用好技术帮扶资源,大力实施“传帮带”工程,培养了致富带头人、土专家顾利国、王卫青等20余人,成功实现了人才、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同时,依托食用菌专家组、职教中心、龙头企业良好平台,谋划申报了“3+2”高职食用菌产业专题班,计划以“现代学徒制”的方式,培养出更多本土实用型人才,也是全国第一个申报此类专业的县,今年秋季将招生开课。林果产业专题班的申报也已纳入了产业发展计划。

党员带头结合群众参与,让示范区“有精神”

阜平县始终将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力点,持续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选优配强乡村干部,“领路人”勇作先锋。示范区内三个村村“两委”班子共18人,9人为致富带头人,2人为返乡青年,且三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年龄均在50岁以下,思想开放且年富力强。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支部书记勇作先锋、履行使命,日夜坚守在工程一线;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比学赶超,以建设成效论英雄,坚不可摧的基层战斗堡垒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大助力。特别是85后的红土山村党支部书记安宁,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红土山村也被评为2021年度全县“十佳”村“两委”班子。

引导发动党员群众,“主人翁”争当表率。示范区坚持把党建融入到白墙黛瓦上去、渗透到每家每户当中。因地制宜打造了党建文化特色核心区域,深入推进“二三三工程”(即“两个感受到”:让党员感受到组织温暖;让群众感受到党建温度;“三个走出去、三个领进来”:让党员走到群众中去,走到产业中去,走到急难险重任务中去;把群众领到党建阵地中来,领到致富产业中来,领到党组织中来),不间断开展“同心向党 砥砺前行”等多期主题党员活动,引导全体干群知所从来、思所将往,取得了显著成效。示范区党群深植“主人翁”意识,争相参与到建设美好家园的工作中去,三个村共有80余名党员、450余名群众主动投身到厕所改造、花草种植、垃圾清理中去,其中23名党员主动提供农用车、钩机、铲车等机械设备;特别是30余名在校学生利用假期时间也主动参与到了花草种植当中。全体干群参与建设热情高涨,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真正实现了党群同心、“花小钱办大事”的目标。

红色传承结合倡树新风,让示范区“有内涵”

阜平县始终将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点,着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再提升。

红色基因浸染群众走向文明。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史家寨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示范区深度发掘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窑洞及顾棣老人旧居的革命遗址价值,分批次、分层次组织党员群众和在校学生到实地重温党史,回顾艰苦历程;坚定信仰,汲取前行力量。同时,坚持红色学习从娃娃抓起,大力开展“霸王鞭进校园”“学党史进校园”活动,“小手牵大手”助推红色基因传承。

倡树新风助力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以红色基因传承为主线,以群众活动中心为阵地,定期组织开展全村大扫除、先进奖项评选等各类集体活动,全面发挥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孝老爱亲模范示范引领效应,引导群众不断提振奋斗精神、塑造坚韧品格、摒弃陈规陋习、发扬优良作风。群众对标先进、唯先必争,纷纷以自律激励前进,向文明阔步前行。

环境整治结合绿色循环,让示范区“有颜值”

阜平县始终将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示范区聚焦短板精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聚焦生活环境提升,实施户厕改造垃圾清理、护坡绿化,实现区域整体美化亮化;聚焦生活品质提升,建设文化墙、实施广场平整及硬化,并配套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区域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绿色循环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示范区建设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建设沃源有机肥处理厂,切实找准了种植业与畜牧业互促互进、融合发展的衔接点,真正打通了种植、养殖、有机肥处理的转换壁垒。硒鸽粪污、废旧菌棒、作物秸秆由沃源有机肥处理厂处理加工,提供有机肥料助推种植业发展;大田作物秸秆和残次果木又可作为菌棒原料促进食用菌产业节能降耗,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绿色循环经济体,彻底解决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美丽乡村提供了强大助力。

稳固产业振兴出发点,瞄准人才振兴切入点,筑牢组织振兴发力点,聚力文化振兴突破点,夯实生态振兴落脚点,这就是乡村振兴的“阜平样板”。“接下来,阜平将按照既定思路和目标,直面困难上,凝心聚力干,唯先必争、唯旗是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再创佳绩!”保定市委常委、阜平县委书记刘靖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