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全国 > 湖北

湖北人居环境如何做到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美”到“时时美”?

核心提示:“绿树浓荫正怡人,满架蔷薇一院香。”春暖花开时节,行走在湖北乡村,道路干净整洁,庭院洁净有序,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绿树浓荫正怡人,满架蔷薇一院香。”春暖花开时节,行走在湖北乡村,道路干净整洁,庭院洁净有序,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村串珠成链,在荆楚大地上织就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近年来,湖北省补齐人居环境整治短板,全面提升乡村面貌,通过常态化整治实现美丽乡村长效化,使全省乡村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美”到“时时美”,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截至2021年底,湖北省建改农村无害化户厕25万户;5667个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到24.42%;107个县(区、市)全覆盖设立了村庄清洁日,常态化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坚持不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湖北的乡村美了,广大乡村正在变成农民“身有所栖”的美丽家园、“心有所依”的精神乐园。

图片.jpg

崇阳县肖岭乡肖岭村清洁员在清扫街道。资料图

优化模式 农民“方便”舒心

站在枣阳市南城办事处中陈岗村的水田边,放眼望去,满目绿油油的水稻苗长势正旺,翻着层层绿浪,煞是喜人。

“你肯定想不到,这水田里清亮亮的水,用的是附近农户厕所里处理过的粪水。”中陈岗村党支部书记李学军笑着介绍村里的灌溉用水。

粪水变清水?怎么实现?水质如何达标?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随着李学军来到附近的农户家里。李学军掀开村民屋外的污水池盖,记者看到村民的生活污水进入自家的“小三格”处理池,处理过后通过管道直接还田利用。没有洁净彻底的污水则进入村级“大三格”,再通过碎石、细沙、绿植等多层过滤处理,出水检测达标后排放或用于农业灌溉。

中陈岗村的“大三格”污水处理池,则就近将处理达标后的污水排入附近的荷塘里。虽然还没到荷花盛开的季节,但是池塘中的水仍然清澈透亮,没有一丝异味。

这套污水处理模式,被枣阳市总结为“三二一”(三水分流、两级处理、一片湿地)模式。粪水就地处理层层净化,不仅解决了生活污水处理难题,还节约了灌溉用水,一举两得。“厕污共治”优化了改厕模式,实现了污水净化和利用,一改过去农村厕所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状况,大幅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品质。

污水净化能灌溉,粪污满了谁来管?

“从这个抽取口往里看一眼,就知道池子满了没有,等到第三格池子满了就打维修服务电话,他们负责上门清掏,免费的,干净省心。”钟祥市柴湖镇鱼池村的村民芦文改介绍了他们村里的粪污解决办法。

为解决粪污问题,钟祥市各乡镇配套建设农厕服务站17个,选定了23个农厕服务运行主体,为运行主体配备适应进村湾入农户的小型抽污车辆23台。粪污储存池150口建在14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种植基地旁。粪污变废为宝,就近就地利用,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辐射种植面积26456亩,有效带动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生活污水能处理、粪渣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能利用,解决了改厕的后顾之忧,农民纷纷对自家的旱厕进行改造。

据统计,2018年以来,湖北省累计投入128亿余元,共完成农户无害化厕所新建、改扩建400万户,农村公厕3.02万座、乡镇公厕3974座。去年印发的《湖北省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省新增3500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与农村改厕同步治理,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健全机制 激发内生动力

在崇阳县肖岭乡肖岭村村头,村民自治公示栏“生活垃圾治理月评公式”表格里的“红旗”“蓝旗”醒目地标记着本月家家户户的生活垃圾处理情况,“卫生缴费公示”也清楚地记录着村民们卫生费的缴纳情况。

“这块公示板在2018年竖起来,村民缴费情况一目了然,而且村民们为了得上红旗,越来越注意村里的卫生呢!”肖岭村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成员胡四清说。

肖岭村临近106国道,由于沿线来往车辆较多,村里打扫困难大。“清洁工工资低,年轻人看不上,都只能靠村里的老人。”胡四清介绍,“老人们体力有限,村里的卫生打扫一直像‘花猫洗脸’,很难达到村民想要的结果。”

2018年,肖岭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和相关制度,形成了一套“自己动手、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机制,让村民自己参与到村湾环境整治中来。理事会成立后自筹12万元资金,并在村头立起了“公示板”详细记录了村民们的缴费情况,开设了“卫生评比”,既监督了资金的使用情况又督促了村民爱护环境。

资金有了保证,肖岭村购买了洒水车、垃圾拖运车,取代了以往费人费力的清扫模式,为广大群众营造了干净整洁、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村民是农村的主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得让村民自己作主!”肖岭乡乡长廖添文介绍。通过唤醒村民“主人翁意识”,形成了全员发动、全民参与的新格局,让村庄“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治”。

分区负责 共享美好环境

春耕大忙时节,大清早,监利市荒湖管理区泊湖分场2队女农户张诗珍开门头一件事,就是房前屋后打扫卫生。张诗珍告诉记者,农活再忙也要先把环境收拾干净。“邻居家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住在女儿家,他家院里的卫生也是我来扫。”张诗珍边打扫院子边介绍。

在荒湖管理区,帮助邻里扫院子的不止张诗珍一个。东湖分场7队队长戴光香也负责了几家院子的打扫。“我们农场80家农户,只有30户在家,其他常年外出打工。”戴光香向记者道出了负责别家院子卫生的缘由,“我把80户分成8个组,8名中心户各负责一组,我负责6、7、8三个组。”戴光香说,大量外出户虽然增加了环境管理的工作量,但中心户长责任心强,邻居乡亲相互照应,绝不会出现“外出打工、野草封门”的荒凉景象。

这两个大队分区划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方法,正是荒湖管理区探索出的“十户联治”工作法。荒湖管理区结合农场地形地貌和自然墩台居住特点,以相邻的10户左右为单元划片分户,生产队按每户120元的标准收取生活垃圾清运费,对于精准扶贫户、困难户、常年外出户等适当减免。每个单元由群众举荐一名中心户长,选取有威信、有责任心、有能力的老党员、退休教师等担任。中心户长的第一职责就是人居环境,此外还兼有矛盾安全隐患排查、人情风家风文明联管等职责。

“十户联治”实现了网格化、全覆盖,将人居环境整治落实到每个队(村)、每个农户。通过分区的形式,不仅做到了片区内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共同承担,解决了农村“空巢”院落无人打扫的问题;还实现了片区内美丽乡村成果共享,激发了农户积极参与的内生动力。

(程建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唐旭)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