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陕北,春天的脚步姗姗来迟。走进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只见山上新栽的树苗随风摇曳,村口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正如火如荼地施工,天然气入村工程已接近尾声、山上的大棚里瓜果满园、郝家桥展室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来客……
图为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幸福院。资料图
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郝家桥村考察调研,提出“努力把郝家桥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楷模”。随即,省市县乡村各级积极落实重要指示,统筹推进郝家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郝家桥的发展又进入了新阶段。
“总书记来到我们村,让我们郝家桥人倍感荣耀,备受鼓舞,为我们指明了村子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今年计划建设9大项目,这都是我们打造乡村振兴楷模的重要举措,也是让村民收入更高、生活更好的长远抓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振喜满怀憧憬地谈起村子的发展。
赓续红色精神 日子越过越好
郝家桥红色历史悠久,是绥德地委在抗战时期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的一个模范村,并树立了劳动英雄刘玉厚,开展了“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活动,掀起了大生产热潮。脱贫攻坚以来,郝家桥立足村情实际,积极进行“三变”改革,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创新进行“红绿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和不断壮大。2021年2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2021年9月14日下午,总书记来到村民侯志荣家中看望。侯志荣一家曾经因病致贫,靠着各级帮扶和自身努力在2016年摆脱贫困。
“当时家里正在做饭,总书记就先去了厨房,看见我们锅里正在蒸着的肉馅包子,总书记很是高兴。”侯志荣告诉记者。
在房间坐定后,总书记便详细询问侯志荣的家庭生活情况,并品尝了他家的红枣。“总书记问得很细,我就把自己家一项一项收入汇报给他听。他还饶有兴致地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农村生活的经历。”
和总书记的聊天中,侯志荣不断重复一句话“党的政策好”。他说,收入多了,心情好了,身体也好转了。脱贫后,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总书记强调,看到你们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人丁兴旺,我感到很欣慰。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就要把这件事情干好,不断交上好答卷。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更大胜利。
郝家桥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236户548人,贫困发生率30.7%。到2018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郝家桥实现了贫困村整村脱贫出列。到2020年底,郝家桥村集体收入达120余万元,按照人股、地股计算共向村民分红80余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43元,全村633户1661名村民喜滋滋地走进了小康。
74岁的梁建飞曾经是一名教师,退休后长期居住在郝家桥村,他对村里的变化感触很深:“一直以来,郝家桥村靠艰苦奋斗和刘玉厚的劳模精神与大自然作斗争,特别是近几年的脱贫攻坚期间,郝家桥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希望我还能再活几十年,多看看郝家桥的变化。”
发展特色产业 实现多渠道增收
站在郝家桥村,抬眼望向山坡,一排排光伏发电板闪闪发光,成片的山地苹果生态果园绿意盎然。山沟里的温棚内,鲜嫩的黄瓜青翠欲滴,火红的西红柿正待采收,葡萄树已经萌发新芽,桃树也即将挂果……
“真没想到,总书记9月14日下午一下车就认出了我。”刘振喜说。在郝家桥村果蔬大棚基地,刘振喜向总书记详细汇报了村里的产业发展情况:“这几年,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我们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形成了集现代农业、规模种养、光伏发电、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特色产业体系,将农户与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的利益捆绑起来,确保村民实现多渠道稳步增收。”
因为这几年村里旅游业的兴旺,外地游客不断增多,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王绥兵果断选择了回乡创业,两年前在村里承包了4座大棚,发展葡萄采摘产业,年收入10万元以上。
当日,在王绥兵家的大棚中,总书记看到满棚的葡萄果实饱满、长势喜人,非常高兴,详细询问了王绥兵的葡萄种植和销售情况。他指出,山沟沟能走出致富路、过上好日子,靠的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这里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也应该能做到。重要的是深入调查研究,摸准情况、吃透问题、找到办法、总结经验,持续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建好党支部、选好带头人,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郝家桥村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村里的带头人,我一定会全力做好本职工作,让郝家桥村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让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刘振喜说。
目前,郝家桥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建成山地苹果生态果园2000亩,日光温室大棚20座、拱棚40座,湖羊年存栏3000余只,建成500千瓦光伏电站。“2022年郝家桥村计划实施游客接待服务区、民宿商业区、红色美丽村庄、乡村振兴干部培训中心、饲(草)料加工厂、红白理事服务中心、小流域综合治理、天然气管网、旱作节水农业、大棚改造提升等10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954亿元。”刘振喜告诉记者。
此外,郝家桥村还与榆林市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聚焦乡村振兴产业运营,以乡村振兴主题培训为突破,研发并建立序列化“课程式产品”体系,应用“课堂+基地”的实训方式,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设计“一线、一轴、双核、多点”的产业布局,同延安、杨家沟的红色资源形成连片互动,集群聚合,以教育培训融合三产,联农带农,实现“乡村振兴楷模”宏伟目标。
两不愁三保障 群众幸福满满
“山沟沟里把温棚建,荒山一下变花果园。修学校还有幼儿园,老年人有个幸福院……两不愁三保障,家家户户过小康。千年长来万年长,永远不忘共产党……”这是78岁的村史讲解员马兴业在讲解时自编的顺口溜。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这是总书记一直的牵挂。在郝家桥村调研时,总书记专程来到村互助幸福院,同这里的老人亲切交流。
从2017年村里租3孔窑洞办起“互助灶”,到如今宽敞整洁、设施完善的互助幸福院,郝家桥村里65岁以上老人都可以选择来此吃饭。
看到总书记来了,正在互助幸福院和几位老朋友聊天的马兴业非常开心,他告诉总书记:“我们在这儿吃得很好,睡得好!每天两顿饭只要5块钱。这里干净卫生,饭菜味道又好,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总书记听后,高兴地祝福他们健康长寿,越活越年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郝家桥村中心卫生站,总书记了解了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村民看病就医情况。
“总书记问得很详细,不仅亲自询问卫生站一位患者的血压情况,希望他养好身体,还问我农民现在看病的报销比例。这让我由衷地感受到总书记对基层医疗的关心。”郝家桥村村医刘军亮说。
离开村子时,总书记深情对乡亲们说,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大生产运动,还是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郝家桥人始终勤劳奋进、开拓创新。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敢为人先、奋力拼搏,努力把郝家桥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楷模。
从延安时期的“农村楷模”,到新时代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再到创建中的“乡村振兴楷模”,郝家桥村正在按照总书记的擘画,以更昂扬的奋斗姿态,更扎实的工作举措,向“第三个楷模”全力奋进。
(记者 郭英 胡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