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太行,桃红柳绿。4月21日,和顺县义兴镇“千亩闲地变良田、助农增地增粮增收”工程全面启动。这项工程由山西地厚建安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白世斌投资兴建。他说:“这是我们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举措,我要把崇高的使命扛在肩上,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再发力、再出发,让群众的生活更上层楼。”
快马加鞭未下鞍 再接再厉立新功
生于1952年的白世斌既是一名践行初心使命的共产党员,又是一名民营企业家,40年来,他胸怀兴企富民的志向,努力发展企业,积极回馈社会,赢得了社会赞誉。他荣获“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山西省劳动模范”等称号。特别是2019年、2021年,分别荣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白世斌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心潮澎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牢记殷殷嘱托,白世斌决心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报纸上的这些关键话语都被白世斌重点划了出来。他边学习边思考,如何防止部分村民因收入单一而返贫。通过走访调查,他发现和顺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附近的服装加工、蘑菇种植产业园区仅能吸收1/3的劳动力,富余劳动力回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耕地贫瘠、路程较远、农民的付出和收入不对等。
针对这个问题,白世斌决定再次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在义兴镇上虎峪等10个村实施大规模的造地工程,筑坝垦荒,要让千亩闲地变良田,为易地搬迁村民持续增收贡献力量。
进入春耕时节,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白世斌组织施工队伍积极实施造地工程,筑坝建堤,垦荒奠基,将土地厚度提高一倍,以增强土地肥力。按照计划方案,拟投资1370万元,对义兴镇数个村庄1000余亩耕田进行重新整理,主要通过筑坝、土地平整、土层加厚、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建设,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亩产量可从150公斤/年增加到700公斤/年,增收粮食60余万公斤。据此估算,搬迁村民的亩均收入有望从不足400元增加到1300余元。同时,多增加的400亩高标准农田划归村集体所有,还可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余元。
白世斌积极协调,将土地流转给较大规模的农业合作社,进行规模种植,提高产量,进而为村民分红,增加收入。上虎峪村村民卢永胜是合作社发起人之一,作为这次造地工程的直接受益者,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义兴镇“千亩闲地变良田、助农增地增粮增收”工程采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合作社经营、农技部门指导、村民受益的运营模式,在全县乡村振兴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得到了全县人民的高度赞扬。
主动请缨作贡献 产业帮扶拔“穷根”
乡村振兴,归根到底要靠产业支撑。白世斌主动请缨,借助企业的力量,通过实施产业振兴,为乡亲们拔除“穷根”。
牛川乡化南沟村是和顺县较为偏远的村庄之一,自然条件较差,农民收入不稳定。白世斌主动担起了结对帮扶责任,他捐资为该村建起了蘑菇大棚19座,从福建等地聘请专业人才长期驻村,技术输出与产品输出双管齐下,一举让全村40多户130多人,人均年增收稳定在6000元以上。
马坊乡寺头村是全县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的村庄之一,承接结对帮扶任务后,白世斌一头扎到寺头村,筹措资金170万元,为寺头村建成牛棚22个,带动该村户均养牛15头;通过建设有机小杂粮种植基地120多亩,并持续给予良种、农机、肥料贴补,促进寺头村100多户农民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松烟镇白仁村是和顺县确立的产业脱贫乡村振兴样板村,他联合和顺银漳科技公司,投资500余万元在该村建成了一个占地百亩的黑木耳生产基地,积极探索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吸纳30多户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创造就业岗位120余个,让农民既当“股东”又当产业工人,人均年增收2.2万元,打响了黑木耳地方品牌。
发挥优势挑重担 乡村建设树样板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白世斌利用工程建设专业优势,为和顺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先后对松烟镇白仁村、马连曲村,阳光占乡西沟村,仪村等村庄实施整村提升改造。
在帮扶白仁村的过程中,白世斌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改造了厕所,铺设了下水管网,建成了文化广场,硬化了入村道路;高质量修缮了村内文物,聘请专业队伍完成了古牌楼、六角亭、涌泉寺修缮;高水平进行环境打造,绿化彩化净化结合,组建卫生队常态管护,帮助制定村规民约,倡导文明乡风。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帮扶后,白仁村旧貌换新颜,村内移步皆景,带动农家乐等蓬勃发展,成为和顺县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他先后帮扶移民新村西沟村全面治污、治脏、治厕,补齐村民搬出来后急需跟进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让该村很快变为村容整洁、环境美丽、生态宜居的新家园。他帮助建设马连曲村乡村文化苑,以“一殿、一亭、一台、一广场”的格局,创设了一道独特的乡村文化景致。在历年的工程建设当中,针对道路建设、河道清淤、土方开挖及卫生管护等用工问题,白世斌与专业合作社合作,就地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先后提供工作岗位6000余个。
和顺县农村易地搬迁工程,涉及全县41个村庄的整体搬迁。白世斌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带领地厚建安集团主动承担3.5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在资金紧、工期短、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企业先行垫付资金,最大限度地调集集团力量作业,一年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
反哺社会践初心 扶危济困暖人心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白世斌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大爱反哺”的情怀。他13年坚持开展助残“六大行动”:助视行动,先后为676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提供资金41.5万元;助行行动,累计捐献轮椅1350辆,出资102万余元;助听行动,捐资32.05万元,为听力障碍人员适配助听器702个;助居行动,帮助全县贫困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惠及10个乡镇29户家庭;助学行动,为253名残疾大学生以及残疾人家庭子女提供每人3000元资助;助困行动,为78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每户提供500元救助。
他千方百计帮扶残疾贫困人口就业,地厚建安集团常年针对残疾贫困人口设置就业特岗,先后为16名残疾人提供技能技术、小微项目、资金启动等方面帮助。他还个人筹措资金40多万元,助力松烟镇灰调曲村残疾人群从事肉鸽养殖,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力更生。
一级肢体残疾人杨丽萍,家庭困难,白世斌慷慨资助2万元帮助她治病。病情好转后,杨丽萍通过经营网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同时带动十几名妇女共同致富,成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一个典范。
从青年到白首,白世斌初心不改、矢志不移,把一腔大爱挥洒在了和顺的山岭沃土间,换来了数万乡亲幸福的笑脸。(苗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