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东四环外十八里店乡西直河村,约有常住人口两万余人。小武基派出所年富力强的“85后”副所长刘洋,负责所里日常求助警情、治安打击工作的同时,也担负着西直河村社区警务队队长的重担。
5月3日,小武基派出所副所长刘洋在十八里店乡西直河村年庄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 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
近段时间以来,朝阳区疫情防控形势格外严峻,西直河村部分区域被划为封控区和管控区。自4月25日村里组织村民进行集中核酸筛查开始,刘洋便一头扎进了疫情防控工作中,一连七天住在单位,日日忙到后半夜。
5月3日,朝阳区开启了新一轮核酸检测工作。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要连续开展三日。头一天,刘洋终于抽出时间回了趟家,拿了点换洗衣物。连日来的疲累,让刘洋这个业余“半马”选手都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狠狠补了一觉,才恢复些精神头。第二天不到6点,他又来到西直河村最大的年庄核酸检测点,和村干部、工作人员一起开始了准备工作。
检测点就设在萧太后河旁一个休闲文化广场上。7点,喜好早起的村民陆续赶来,现场很快排起长队。刘洋戴着口罩,身着警服,手里举着扩音器,身姿挺拔地站在候检区外,一边踱步一边提高声调:“请大家提前把身份证拿出来,保持两米安全距离,戴好口罩。”
西直河村两万多常住人口中,除了户籍人口,还有占比更高的租住人口,管理难度和疫情防控工作强度相对较大。为了方便管理,西直河村将村落划分为4个大网格,分别设置了4个核酸检测点,每个检测点平均服务五六千名居民,经常忙到晚上9点多才能结束工作。
刘洋在检测点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现场秩序,一站就是一整天,还要随时处理突发情况。4月29日中午1点多,正在检测点执勤的刘洋突然听到呼救声。他一路小跑赶过去,发现是一名核酸采样人员因杨絮过敏引发呼吸道急性水肿,人已无法正常呼吸,情况十分紧急。
刘洋当即决定送医急救。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刘洋驾驶警车,一路走应急车道奔向医院。患病的采样人员是一名20多岁的女同志,难受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即便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她一路上仍在喃喃重复着“不好意思”“抱歉”之类的话语。到了医院,经过紧急处置脱离危险后,她惦记的还是检测点的工作,这让刘洋既感动又心疼。
“我们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核酸检测点的工作强度有多大,人手有多紧张,我们心里都清楚。我很明白,她一路道歉是担心因为自己影响整体的工作进度。”年轻女同志的责任感感动着刘洋,也影响着刘洋,再累他也咬牙坚持着。
除了核酸检测点的秩序维护,刘洋还参与村里的封控工作,偶尔还要到其它区域增援。西直河村的封控区里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为患病,每周二、四、六固定要到医院做透析。
在西直河村尚未划定封控区前,刘洋便和村干部想在了前头。通过网格负责人摸清村里病患、孕产妇、独居老人的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看病、就医需求提前制定预案。为了老人封控期间不间断透析,他们提前对接好医院,并安排120急救车每周三次接送老人就医,全程闭环管理。
西直河村有一位租户被判定需要居家隔离,但出租屋内没有卫生间,如厕必须要走到楼外。租户提出困难,也是刘洋从中协调,将这名租户转移到村里的隔离酒店居住,解决了问题。
“生命至上”“群众无小事”——这是刘洋的工作准则,更是他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使命与担当。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无数个身穿警服的“刘洋”正在用青春之火燃烧肆虐的病毒,他们誓要守护住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幸福。(记者: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