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财经 > 人物

因桃同行!“桃园三兄弟”共圆大桃梦

核心提示:三位从桃园打拼出来的85后,带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心,扎根平谷,提升平谷大桃的品牌价值,在不断创新与奋进中一起向未来。位于北京

三位从桃园打拼出来的85后,带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心,扎根平谷,提升平谷大桃的品牌价值,在不断创新与奋进中一起向未来。

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平谷区是农业大区,因平谷大桃久负盛名,平谷也被称为“中国桃乡”,而地处平谷区西北部山区的大华山镇更是素有“天下大桃第一镇”之称。

34岁的常富东是土生土长的平谷区大华山镇人,大学毕业后不久,他放弃了国企的工作,毅然返乡创业,成立了一个电商合作社,开始摸索着向新型销售模式转换。如今,常富东的合作社又增加了两位新合作伙伴:张海龙、熊宇金,他们自称为“桃园三兄弟”。三位85后青年,凭着对大桃事业的一片热忱走到了一起,成为同行者。他们因平谷大桃结缘,带着创业的闯劲,带着青年人的笃定与自信,一路同行,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大华山的父老乡亲。

返乡创业,勇当致富带头人

乡村振兴大潮下,曾经凋敝的农村重焕生机,成为千千万万青年人实现创业梦想的热土。

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青年,凭借着知识、技能,在时代潮涌中另辟蹊径,成为返乡创业的主力军,大华山镇前北宫村的常富东就是其中一位。

4月中旬是平谷区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常富东负责的前北宫村是今年桃花节观赏桃花的主要阵地。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桃花节不再举办开幕仪式,但随着桃花节的开展,许多游客依旧会趁着闲暇来到平谷,赏花、爬山、吃农家饭,在远离城市的郊区感受春夏之季千万株桃花竞相绽放的盎然生机。

平谷旅游的旺季一般在每年的4月初至10月底,这段时间也是常富东一年中紧锣密鼓忙碌的阶段。春季赏花,夏季摘桃,秋季赏景,在旅游旺季,常富东还会关注当地的农家乐、民宿等产业,虽然繁忙,但大部分时间都充满干劲。作为平谷区最年轻的村书记,常富东一直保持着兢兢业业的工作状态,从决定返乡创业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开弓没有回头箭”,理想和目标已在他心中深深扎了根。常富东自豪地介绍:“在平谷,我们的大桃和旅游都是数一数二的。”

十余年前,常富东还未踏上返乡创业的道路,那时的他是负责地铁15号线的地铁司机,每天驾驶着列车穿梭在隧道中——那是一份在所有人看来稳定而踏实的工作。

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候,常富东的父母是平谷区最普通的桃农。当时的桃农自己种桃、卖桃,因为还没有电商,农民也没有更多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更多的时候只能等着一些外来的商贩来到村里,收购自己种植的桃子。那时,常富东一有空就帮着父母卖桃。但由于销售方式的单一,即使桃农们忙碌了一年,桃子却仍然卖不出好价格。

随着电商时代的开启,物流方式的升级,传统的销售模式桎梏了桃农们的经济效益。常富东意识到只有紧跟时代发展,寻找新的销售渠道,才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如何通过电商平台将平谷大桃销售出去,为桃农们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和收益,成为常富东最重要的目标。

与其他水果不同,桃子的储存条件比较苛刻,成熟后的桃子不易储存,常温下第三天就会坏掉,因此如何保障桃子在运输过程中维持新鲜,非常重要。

2014年,常富东与顺丰快递、京东快递等物流合作,承接平谷大桃项目。顾客通过互联网、B2C等模式下单,桃农会根据客户需求采摘当天九成熟的桃子包装好快递出去,时效非常快。如果在北京,上午下单,下午就能收到货,外地最多也不会超过两天。这样一来,时效问题解决了,切实为桃农们增加了经济效益。

“以前平谷桃农靠的是什么?靠产量增收。但是现在已经转变了,靠的是质量增收。谁家的桃子种得好、种得甜、品相高,收益才更好。”常富东介绍说,“以前来平谷看桃花,桃花都是集中连片的。现在再来看,就不再是这么多了。如今桃农们在种植技术上都有改进,以前一棵桃树长500个头,现在只长200个头,但是所享受的养分都是一样的。桃农们在种植上更关注桃子的品质,使仙桃的质量越来越好,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定价权、交易权和话语权,另一方面又将优质果品销往高端客户,有利于形成固定客户群体,促进高价销售,真正实现‘好桃卖好价’。”

桃园三兄弟1供图常富东_副本.jpg

桃园三兄弟2供图熊宇金_副本.jpg

桃园三兄弟3供图张海龙_副本.jpg

同行者 三位85后青年凭着对大桃事业的一片热忱走到一起,成为同行者。从左至右分别为常富东、张海龙、熊宇金。

因桃同行,不负韶华逐梦行

随着常富东建立的电商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熊宇金、张海龙也加入到平谷大桃的发展队伍中。三位属龙的85后创业青年,志同道合,并肩作战。桃园兄弟,以桃会友,怀揣理想与抱负,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开拓新天地。

在桃园三兄弟中,熊宇金目前主要负责桃子的全产业链发展。大学时他从湘潭老家来到北京,学习自己喜欢的广告设计专业,由于专业成绩优异,毕业后他顺利留在北京,在一所大学任教。

2010年,熊宇金辞去大学老师的工作,开始创业。2014年他来到平谷区,加入平谷区青年创业协会,开展平谷区青年创业孵化、培训工作。熊宇金认为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就是他创业的机会。他可以发挥自身拥有的广告设计优势,把平谷优质的大桃做好包装,在线上进行销售,卖出高价,还可以利用自己食品加工的资源,集中收购果农不易保存、卖不出去的成熟大桃,做成桃罐头等深加工产品。这样不仅解决了果农销售难的问题,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2017年7月,熊宇金与常富东、张海龙等9位平谷创业青年合作,共同创办了平谷区本土农业品牌“桃娃”,为平谷桃产业链服务。2020年9月,熊宇金在大家的支持下再次出发,成立北京端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平谷本地农产品(蔬菜、果品)智能化升级加工、数字化产销,为助力平谷区以大桃为主的果品、蔬菜等农业产业发展做好配套服务。

如今的熊宇金,是北京市高级农村实用人才,2021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乡村振兴先锋”,也是北京市创业导师,用他的创业经历,鼓舞、指导着心怀理想的青年创业者。

而张海龙则是土生土长的北京青年。他从小生活在京郊大地,儿时家中养殖羊群的场景是张海龙抹不去的乡愁记忆。大学毕业后的张海龙,就职于北京市区的一家国企单位。从乡村走出来,与城市接轨,年薪颇丰、城市安家,他的人生轨迹是按部就班的。

然而当时的张海龙并没有被固有的生活桎梏,不甘平庸的个性和想要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想法促使张海龙回到平谷,重新出发,返乡创业。带着对家乡的不舍与乡愁,他在平谷重新做起了当年的“放羊娃”。

回村后,张海龙把自己关在羊圈里,半个月不出门,研究羊的品种、习性、生长周期等,借助“互联网+”深化一产的种羊繁育与推广。通过对引进的各类优质种羊进行改良,张海龙与京津冀周边的260家养殖户合作,优化养殖技术,拓宽养殖户销售渠道,在提升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保障了自身产业链的货源供给。

返乡创业的张海龙眼光不仅仅放在养殖业上,近些年,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乡村民宿的打造中。

2021年10月底,由张海龙带领北京乡博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团队,带着“闲屋变‘现’,文化赋能惠四方”项目参加“创业北京”创新创业大赛,从参赛的131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乡村振兴专项奖一等奖。

2016年返乡创业,今年已是张海龙返乡创业第七个年头。不曾停止前进脚步的张海龙,从养殖到农业,再到如今的民宿行业,扎根乡土,为乡村振兴探索民宿发展新模式。

三位从桃园打拼出来的85后有为青年,带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心,扎根平谷,提升平谷大桃的品牌价值,在不断创新与奋进中一起向未来。(李慧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