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乡村

看河看绿看罗营 品水品茶品乡愁

核心提示:近年来,河南省淮滨县邓湾乡罗营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挖掘自身产业发展优势,特别是锚定“两个确保”,对标“十大战略”

近年来,河南省淮滨县邓湾乡罗营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挖掘自身产业发展优势,特别是锚定“两个确保”,对标“十大战略”,实施“1335”工作布局和“1455”实施路径,瞄准“看河看绿看罗营,品水品茶品乡愁”的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目标,全力做大“淮上好茶”,打造“梦里水乡”。

罗营村原是深度贫困村,村内801户农户中贫困户就有145户,由于村内土地多淮河滩涂地,长期遭受淮河洪涝灾害影响,加之人均耕地少,农业收益低一直是制约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脱贫攻坚以来,在驻村工作队及村支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罗营村形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三大传统”产业,为全村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走上小康之路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是基础。驻村工作队及村支委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一心一意抓党建,聚精会神促产业。村支委会逢会必提产业,做到产业发展到哪,党组织就加强到哪;产业拓展到哪,党组织就服务到哪;产业在哪,党小组建立在哪。

乡村振兴开局起步后,怎样对原有产业调整升级成2.0版本,如何培育新兴产业、发掘新亮点、延伸产业链,如何找到一个真正适合罗营村未来发展的产业项目,成了罗营村的驻村工作队和村支委一班人更孜孜以求的目标。

虽然地少人多,虽然距离偏僻,虽然易发水灾——,但罗营村有二个独特优势。一是产茶。有据可考,罗营村古名‘茶塘湾’,种茶历史已有500年。长期的河水冲刷、堆集,罗营土质富含一种稀缺的对人体非常有益的微量元素—硒,富硒茶是茶中上品,是养生保健的佳品,附加值高。二是有水。过去常说,有水则灵。古老的淮河从村旁穿过,多次改道,形成淮河滩区,风景优美,植被茂密。所以,罗营的特色在水、特产在茶,这是最大的特点、最真实的村情。于是发展茶旅产业就成了他们的首选。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2021年,全国村(社区)换届,张广西等3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发展意识强、个人能力棒的同志当选新一届村支委班子。新班子呈现年轻化、知识化、创业化三个特点,发展意识强、发展能力强。

烈火锻真金、疾风识劲草。好钢用在刀刃上,村支委班子在产业发展、疫情防控、防汛救灾、人居环境整治、为民办事服务冲在前、抢在前,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跟在步上。选准人、选对人、用好人,为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派驻罗营村第一书记李振国常常与人讲,罗营村支部书记张广西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是个好苗子,必定是乡村振兴事业的践行者、带头者、亲历者和见证者。

驻村工作队及村支委新班子,为了做好茶文章,叫响茶品牌,让茶产业成为罗营村群众致富的“金饭碗”,成为罗营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金手杖”,带领广大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努力把资源变资产,把茶园变游园。凭借罗营村地处淮河滩区的天然优势,下定决心打好淮河牌,做好茶文章。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1年底,适逢全国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驻村工作队及村支委新班子认识到,这是构筑罗营发展平台、看得见发展寻得见乡愁、推进乡村振兴的难得机遇,是“人居环境+产业升级”的绝佳机会。村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带着群众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的同时,因势利导、将群众家里闲置的石磨、石盘、废旧轮胎、瓷坛、瓦罐、竹排等老旧物品收集、整理,打造了一个个“微景观”“打卡地”,不仅变废为宝,而且留住了“乡愁”。“富硒茶+淮河滩(乡愁文化)旅游”实现时空有机融合。

品淮上好茶,游梦里水乡。罗营村一手打淮河牌,一手作茶文章,驻村工作队及村支委新班子精心谋划罗营村茶旅产业项目,全力打造含茶种植、茶观赏、茶加工、茶体验、茶文化、茶旅游、茶餐饮一体的富硒茶全产业链,力争尽快形成罗营村千亩以上茶园规模,做大叫响淮滨茶品牌。并且以茶为媒,打造淮河滩写生、休闲、打卡、亲近自然、野外拓展训练、真人CS乐园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

党旗所指,初心所向。有想法才会有办法,有谋划就会有出路。在党建引领下,在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带领下,在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看河看绿看罗营,品水品茶品乡愁”的画面更清晰、生动,实现罗营村乡村振兴的梦想必将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