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曾渊)在绵绵祁山横亘的湘南大地上,有一处神奇的地方——祁阳,在这个钟灵毓秀的地方,有着神韵天成的精美石头……
祁阳石,湖南省祁阳县特产,中国地理性标志产品。据明朝《长物志 》卷三记载“永石即祁阳石,出楚中。石不坚,色好者有山水、日月、人物之像,紫色者稍胜,然多是刀刮成,非自然者,以手摸之凹凸者可验,大者以制屏亦雅。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年,《祁阳县志》记载“石产邑之东隅, 工入采择,取其石之有纹者,随其石之大小,凿锯成板,彩质里文如云烟状俗称花石板,以镶器皿亦颇不俗。无纹者有紫、绿两种,可以为砚" 。乾隆年间(1736—1796年),祁阳籍—品大臣陈大受亲自将—方“紫袍玉 带龙砚”作为珍宝觐献乾隆皇帝,乾隆十分 高兴,加之珍藏,并要求照例朝贡,从此祁 阳石作为贡品上献朝廷。由千祁阳石受到众 多文人堕客的喜欢,早在明国时期几乎开采殆尽, 故有 "祁阳石殊为难得,今已绝迹” 之说。
近年来,祁阳石雕刻传承入本着以重塑祁阳石文化为己任,追根,朔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寻找祁阳石的行动。经过不断的查阅历史资料和文献,走访当地知清入,分析民间传说和追溯老坑出处,历时三年,终于在祁阳县挂榜山中发现上好石料,使祁阳石再现世间。为了更好地传承和 发扬这—精美石头,祁阳县政府对祁阳石进行了大力保护与推广。
2015年7月8日,—份由祁阳县县长签发的《祁阳县人民政府关千成立“祁阳 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领导小组的请示》文件拉开了“祁阳石”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序幕。申报过程中,祁阳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申报小组更是兢兢业业,积极作为。凭着祁阳石独特的品性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凭着申报小组扎实的工作作风,201 6 年11月8日 ,祁阳石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批准公告,即日正式实施保护。
今天, 如何将祁阳石雕这一传承干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的入所熟知,将天然的祁阳石雕传统文化技艺推向—个新的文化认知高度,—代代祁阳石雕文化传承入在不断努力。
为了亲眼目睹祁阳石雕艺肃,—个炎炎的夏日,我们驱车来到了祁阳。—进工棚,里面堆满了各种大大小小形色各异的原石材料。工作台上,白色的灰尘在空气中 轻舞飞扬, 只见一年青的雕刻小伙子 静默凝视那一道道深深浅浅的雕痕,挥钻的右手稳如 磐石,在雕刻的祁阳石上抒写着雕刻艺甫生涯的篇章。他专注、认真 、熟练地去精雕细琢,单调、枯燥、苦累地日复—日年复—年,有时—方简单的砚石,至少要花上—两天时间。夏天,汗流涞背 ;冬天,双手冻得通红。这就是石雕人的生活。在蒋上平老师的工作室里,只见阵列架上,—件件祁阳 石石雕作品栩栩如生 。
交谈中,蒋老师告诉记者:他,1963年10月生千湖南祁阳县下马渡镇谭家湾村。1983年高中毕业后在县城从事了几年的刻字生涯。1986年在河北石家庄市音雷美甫学院国画班毕业,87年踉老师参加邢台市内邱县—农村的扶贫工作,协助创办了工艺美术厂,同年到河北师范学院进修,字习剪纸、镶嵌工艺,97年在浙江乐清从事艺术玻璃的雕刻,接触并传习了称为中华一绝的细纹刻纸艺术。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接触祁阳石并用祁阳石打磨印章进行篆刻,后来认识了祁阳石雕第五代传入刘国中老师并 拜师字艺。在几十年的雕刻生涯中他不断摸索将书法、绘画、祭刻、细纹刻纸等艺术综合运用于祁阳石石雕中,开拓创新,创作出了—系列精美绝伦的祁阳石雕作品,这些作品结合当地特色形成独特风格,造型奇巧独特、纹饰雕工细腻精美。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
—方祁阳石,—段故事。—方祁阳石,—段历史。而今,有着—干多年历史的祁阳石是湖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永州—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阳石石雕制作需要一代代艺入用“工匠精神”将手中每一块精美的祁阳石,打造出符合时代创新审美的工艺品,用手中的刻刀传承发扬,让祁阳石走出永州走向全省乃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