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行业如何低碳转型?山西、内蒙古煤电企业面临艰巨挑战
“煤电等高碳企业在向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如何获得融资并确保转型目标的实现,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转型金融大有用武之地。”7月8日,基于国内外金融支持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经验的《转型金融支持煤电企业低碳转型的机制研究——以山西和内蒙古为例》(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
该报告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联合发布。
《转型金融支持煤电企业低碳转型的机制研究——以山西和内蒙古为例》在京发布。
专家:支持高碳行业低碳转型,转型金融大有用武之地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电力行业需统筹电力保供和减污降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煤电企业转型。山西和内蒙古作为我国煤电大省,也是能源净输出排名最高的省份,在低碳转型方面面临重大任务与挑战。
“高碳行业能否成功转型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资金支持是转型的基础。”NRD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在发布会上说道。然而,煤电等高碳行业不属于传统绿色金融的支持范围,且还存在杠杆率较高、信用风险较大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转型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尽管尚未有官方定义,其内涵可总结为“为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运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为传统的碳密集和高环境风险的市场实体、经济活动和资产项目,向低碳和零碳排放转型提供的金融服务。”支持转型的金融产品2021年开始在国内兴起,包括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转型债券以及低碳转型(挂钩)债券。
报告选取了山西省属电力国企与内蒙古区属电力国企的煤电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在转型压力下面临的不同内外部条件,并研究提出两家企业的转型金融初步方案。
报告认为,相比于狭义的绿色金融专注于支持具有环境生态效益的“绿色行业”,转型金融则更多着眼于对高排放高污染行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
发布会上,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认为,转型金融不是解决增量资源的问题,而是支持解决存量资源的二次配置问题。煤炭、钢铁、水泥等高碳排放产业,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属于存量资源部分,对于稳定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双碳”目标下,这些产业基本上以调整和转化为主,这是当前绿色金融覆盖不到、而转型金融大有用武之地的部分。
报告:建议国家设立低碳转型基金,将煤电纳入重点支持范围
报告强调,我国应尽快构建转型金融体系,主要包括转型金融标准、信息披露要求、转型金融产品、政策激励机制以及公正转型等五大核心要素。
关于政策激励机制要素,报告列举了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11月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该政策采取“先贷后借”机制,为全国性银行对金融机构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
报告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研究给予转型中的电力企业资金支持与政策激励,如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且将煤电纳入重点支持范围,通过债权或股权投资,为包括山西和内蒙古在内的煤电重点区域的电力低碳转型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
另外,人民银行也应加大对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与应用,充分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的转型金融业务提供资金支持,从而进一步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为煤电企业低碳转型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北京大学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联席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发布会上指出,目前市场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缺乏权威的对转型活动的界定标准(方法),容易导致“洗绿”或由于担心被视为“洗绿”而不愿参与;缺乏对转型活动如何进行披露的明确要求,或要求各异;转型金融工具较为单一;政策激励没有到位;“公正”转型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在点评该报告时强调,目前部分银行或投资机构简单地将所有与煤电企业相关的活动均列为“禁止融资”类别,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或将导致原本可以成功转型的高碳企业被迫倒闭、成为搁浅资产或不良资产,造成区域经济萎缩以及随之而来的失业和金融风险。他建议适时引入转型金融,为煤电、钢铁等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资金需求提供投融资渠道。
为煤电企业转型提供金融支持,是否会承受较大风险?
当前,煤电企业仍处于大面积亏损状态,为煤电企业转型提供金融支持是否会承受较大压力和风险?
对此,马骏表示,在转型问题上,煤电企业未来可能会出现分化。有一些煤电企业是有意愿、有能力转型的,如果能有金融支持很可能会转型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型金融能发挥积极的推动和支持作用。
但马骏坦言,并非所有的煤电企业都能够转型成功。有些煤电企业的股东可能会考虑在两三年后退出;有些企业是设施处于淘汰状态,也没有意愿再去投资到新能源或进行低碳化改造等;还有一些企业则面临人才缺乏、治理结构不当等其他瓶颈。“出于各种不同原因,有部分煤电企业可能不适合转型,或者未来即使有金融支持也不一定转型成功。”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不管是银行还是股权投资基金,要有判断力,要能够真正识别那些有意愿、有能力、可能转型成功的煤电企业,然后去辅导他们,帮助他们获得比较低成本的资金和政府配套的政策支持,包括新能源指标、土地指标等。”马骏称,针对这样的企业提供融资,风险不会太大,银行的坏账也能控制住,股权投资者的未来收益率还可能会很高。
采写:见习记者 赵唯佳 南都记者 陈秋圆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