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聚集 > 旅游

“大黄山”能否成为旅游“大湾区”

核心提示:6月中旬,省政府在合肥举办“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研讨会,来自省内外政界、学界、业界等

6月中旬,省政府在合肥举办“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研讨会,来自省内外政界、学界、业界等代表会聚一堂,广泛交流、深入研讨。此次研讨会层级之高、影响之大,在安徽旅游发展史上尚不多见。业内人士认为,“大黄山”或可为新时代中国旅游发展蹚出一种模式。

为何提“大黄山”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两到黄山,发出如此感叹。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在黄山考察时发表著名的“黄山谈话”,拉开了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大幕。从此,黄山成为中国现代旅游业的重要起源地。

2019年5月19日,以《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定名的第9个“中国旅游日”主会场设在黄山市,会上发布了《中国旅游安全文明诚信黄山倡议》。

黄山仿佛为旅游而生,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登高望远的坐标。因山名市、以旅兴市的黄山市,更是人们向往的“诗与远方”。如今,黄山是我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项荣誉的风景名胜区;黟县西递、宏村是中国唯一的古村落类世界文化遗产,西递村是全国首批两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之一;徽文化是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中国珠算入选世界非遗名录;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位列中国十大名茶。

黄山市所处的皖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优良、文旅资源最富集、市场空间最广阔的重要区域之一。2014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三大战略定位,规划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7市,共45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46.1万人。

2019年,示范区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均超过全省总量一半。目前,我省在建旅游项目1550个、总投资7587亿元,其中皖南旅游项目854个、总投资4772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5.1%和62.9%。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黄山市纳入全国25个重点旅游城市,支持杭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旅游发展;《安徽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高水平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把黄山打造成为引领安徽旅游走向国际的桥头堡。

今年2月,经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省文旅厅发布《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首次提出推进“大黄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

我省提出“大黄山”概念,既有资源与品牌的因素,也有历史与现实的考量。省文旅厅负责同志认为,这是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深化示范区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落实国家战略、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实际行动,标志着安徽旅游特别是示范区建设迈入新发展阶段。

什么是“大黄山”

“大黄山”指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安庆4市,共有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贵池区、绩溪县、旌德县、泾县、潜山市、岳西县、太湖县、桐城市1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8.95万人。

文旅资源得天独厚。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群峰竞秀,长江、新安江、秋浦河数流穿境,太平湖、花亭湖、升金湖镶嵌其间,歙县、安庆市、绩溪县、黟县、桐城市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交相辉映,9000多处古民居古村落星罗棋布。“诗仙”李白平生约五分之一的诗写在皖南大地上,至今这些诗篇仍是宣传皖南的“最佳文案”。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500公里范围内覆盖了“长三角”和“中部地区”两大国家战略板块,高速公路、高铁实现与沪苏浙、京津冀、粤港澳主要城市的快速通行,黄山机场、九华山机场、芜宣机场、天柱山机场等航线联通全国主要城市,池州、安庆等皖江港口群货物吞吐量占全省港口80%以上。把时间线拉长,古时新安江就被誉为“水上丝绸之路”。

旅游业态百花齐放。农业观光、农事体验、非遗民俗、茶旅融合、田园艺术季、大地景观等乡村旅游创意产品精彩纷呈;旅游民宿发展到2700多家,形成黟县塔川、泾县月亮湾、徽州西溪南等一批民宿集群;徽州文化、农耕体验、非遗传承、中医药等研学旅游方兴未艾,“寻觅古村落的东方美学”“踏歌诗话文房四宝”等研学产品备受青睐;皖南川藏线、九华秘境、皖浙1号风景道等成为网红自驾旅游线路;宏村高空滑翔、天柱山低空飞行、黄山168徒步等体育旅游项目备受游客青睐。

2019年,现“大黄山”区域的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均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67%。

根据规划,“大黄山”将建成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球生态文明发展高地、全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样板地,到2025年,形成世界级的休闲度假产品集群和国际化的旅游服务体系,接待国内游客人数达到3.6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900亿元,入境游客达到500万人次,推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更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富民和共同富裕,为建设“三地一区”贡献皖南力量。

怎样建“大黄山”

随着硅谷、长三角、粤港澳等经济板块发挥示范作用,“湾区”的概念逐渐从一种特殊的地理区域转变为一种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并由沿海区域向内陆发展,国内已有城市提出打造“内陆大湾区”。

“大黄山”概念的出炉,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有学者建议,“大黄山”可借鉴湾区模式,发挥资源、资本、产业、人才、政策的集聚效应,打造首个旅游“大湾区”。

纵观全球几大世界级湾区,开放性、创新性、区域协同、宜居宜业等是其共性。此外,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是湾区的重要标志。

黄山市政府负责同志认为,“大黄山”首先要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区域内游客互送和创新要素双向流动。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建议省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区域规划,优先规划运营“大黄山”半小时高铁共享环线,建立以高铁、高速公路为骨干,机场群互补的对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没有一个城市能满足所有条件或拥有所有东西,寻求联合、分工协作乃至良性竞争、互相促进才是明智之举。”黄山市建议省里统筹“大黄山”建设的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突出产品的系统性、产业的联动性、区域的互动性,支持各地依托各自资源禀赋,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因地制宜聚焦休闲度假、医养康养、商务会展等主攻方向,形成以旅游为龙头,一、二、三产有效衔接、耦合协同的产业体系。

省文旅厅负责同志认为,通过科技和创意赋能,推动文旅产品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升级,培育数字旅游体验新场景,发展元宇宙、网络视听、消费社交、电子竞技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全息互动投影、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数字技术运用,发展商务会展、工业设计、艺术品创作交易、动漫游戏等创意经济,推动传统产品的现代表达、时尚呈现,彰显“大黄山”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气息的美学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

打造“大黄山”,是“月照三星、三星拱月”,还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有学者认为,世界级湾区也不一定都是单核的,只要“大黄山”区域内各地都主动成为协变量,就能相互补台、协同发展。也有专家建议,黄山在海内外拥有较高知名度,可充当“超级联系人”的作用。

“旅游‘大湾区’是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不仅需要跨界的数字创新系统,也需要新的生产标准和市场规则。”业内人士建议,省里牵头成立“大黄山”旅游产业成长基金,建立“赛马”激励机制,推动“大黄山”率先迈向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同时,结合杭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推动“大黄山”对接沪苏浙,实现旅游“大湾区”扩容提质。(记者 吴江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