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武汉种业博览会上,朱玉贤、张启发、桂建芳、陈孝平、邓子新等院士专家上台开讲,聚焦食品安全、大健康等时代主题,助力湖北武汉城乡融合发展。科教资源是武汉的核心优势,武汉种博会20年来不断创新升级正是武汉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的缩影。
作为2021年全国特大城市排名“领头羊”,武汉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对周边起到龙头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进入新征程,如何构建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城乡社会治理格局,是武汉的必答题。
“武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表示,没有武汉广大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富裕,武汉要发挥都市以城带乡、城乡互促优势,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乡村的城市生活保障、市民休闲空间、城市生态屏障功能。要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等现代都市农业,努力让武汉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近年来,武汉以危难时刻爆发出的不屈力量,成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精神坐标,疫后重振的武汉“加速度”更是让世界瞩目。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记者近年来在武汉美丽乡村采访,感觉主城区与副城开发区、新城区的分界线并不明显,村容村貌大为改善,基层治理不断优化,科技支撑着实有力,繁华城市和生态农村在此交相辉映,一个现代大都市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板正在时代浪潮中初步成型,英雄城市武汉演奏出一曲城乡融合的美妙华章。
幸福感——整治环境生态兴,打造大都市美丽后花园
端午小长假,乡“遇”在武汉。随着旅游市场回暖,多个国内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武汉位列全国热门目的地。2021年武汉市推出的38家都市休闲农业重点园区,现已成为市民乡村游、露营游、亲子游等首选。
梁子湖是武汉江夏区的热门景点。驱车前往,可见梁子湖大道沿途村庄建筑林立。湖畔的新华村退捕渔民罗红军转行开农家乐、卖土特产,他说:“像小长假这样的旺季,农家乐一天能赚几千元。”落日时分,不见渔歌唱晚,却听湖畔奏响幸福生活的交响乐。
“武汉这么大,周末到江夏。”江夏区委书记张斐介绍,江夏水域面积占武汉近一半,踏访江夏,可寻找“古武汉源头”,感受“新武汉缩影”。近年来,江夏系统推进“长江禁捕”等水生态治理工程,未来5年,将投入100亿元用于乡村建设,推动农文旅融合,让乡景、乡业、乡韵、乡愁成为江夏鲜明特色。
民之所望,政之所往,生态美、环境美既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践行“两山”理念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近年来,武汉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长江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要立足现有基础,以高质量生态综合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武汉市市长程用文表示,武汉要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突出规划引领,强化项目支撑,以点带面,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新建改建“四好农村路”,“擦亮小城镇”,探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和公共服务运营体制等,都要逐一细化,一个一个地落实。
2021年,武汉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启更高水平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武汉各新城区,纷纷以打造美丽武汉的“生态后院”为目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武汉市委农办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武汉启动新一轮的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常态化,把农村环境卫生纳入城市综合管理一体推进,作为区街村绩效考核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廊外青山花鸟林,白墙灰瓦绿相拥。武汉乡村建设行动培育重点、打造样板、串点成带,打造了犹如“生态画廊”的黄陂木兰大道、绽放“四季花海”的新洲桂花大道、唱响“高山流水”的蔡甸嵩阳大道、宛若“江南水乡”的江夏鲁湖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振兴示范带。
生态好起来,口袋鼓起来。数据显示,2021年武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09元,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8元,增长18.1%。通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武汉乡村既增“颜值”又添“气质”,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主人翁——党建引领组织兴,清廉村居聚人心
夏日,走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黄陂区李家集街朱铺村,整洁的柏油马路、宽敞的百姓舞台,庄严的村办党史教育馆引人注目。
黄陂新乡贤、朱铺村党支部书记朱俊刚是村里走出去的博士企业家,2015年回乡任职。“在村里,越全程公开越没有矛盾。”朱俊刚有感而发,个人力量总是有限的,在重大问题上,一定要坚持集体研究,把党员拧成一股绳。
黄陂在武汉新城区中农村面积最大、农村人口最多,治理难度大。近年来,黄陂区创新设立“农村片区联合党委”,推进农村区域化党建工作,已在全市范围推广。
在蔡甸区索河街石港村,红色文化、文明新风标语随处可见。“在水塘边的纳凉咵天亭,老党员引导村民主动说事、参与议事,畅所欲言。”石港村党支部书记樊恩茂告诉记者,村民白天出去干活,傍晚最集中、最放松时有聚在一起聊天的习惯,最终形成“咵天”议事,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
2019年起,蔡甸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通过推行减负、责任、监督、服务等四类清单,减负不减责,提升村级治理规范化水平。
武汉市人口过千万、城镇化率达84.3%,但乡村国土面积占70%,仍有200多万乡村人口。武汉市委副书记李义龙表示,武汉各区各部门要扛起政治责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重点难点,强化“人、地、钱”等要素保障,压实责任链条,以更大力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把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细落实。
近年来,武汉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民自治,所有村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动村民说事、议事、主事。组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乡村建设行动,不仅让乡村环境美起来,更让广大群众心灵美起来。
2021年7月底,中组部在京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武汉代表作交流发言,围绕支部标准化、农民组织化、人才集聚化、发展融合化、治理精细化分享了“武汉经验”。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2021年底,武汉市启动清廉村居建设,坚持清廉用人导向,规范小微权力的运行流程,广泛推进“四议两公开”制度。这项工作已成为武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目前,清廉村居建设初见成效。
竞争力——延链强链产业旺,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走进东西湖区东山街群力大队,连片小楼,水杉林郁郁葱葱,葡萄小镇映入眼帘。“依托科技支撑葡萄产业这个核心竞争力,发动富裕起来的村民参与村庄建设更加容易。”大队书记杨勇说。
“村里有了主打产业,村民有了一技之长,村民在家门口附近能赚钱,家庭矛盾会少很多。”蔡甸玉贤街农力村党支部书记杨志伟说,该村党组织领办苗木合作社,农旅结合延长产业链,解决村民就业上百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武汉市副市长王清华表示,武汉要从聚力科技赋能、扩大辐射效应入手,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重点推进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推进都市型优势产业链建设,创新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扎实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大力推进武汉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5月8日,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公室在光谷揭牌,将加快推进武汉农创中心各项工作。6月2日,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一行调研武汉经开区汉南现代种业小镇,校地双方达成共识,将进一步助力经开区打造高科技农业示范引领区。
武汉市委常委、经开区(汉南区)工委书记刘子清介绍,2014年经开区开始托管汉南片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解决了一系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经开区已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将充分发挥汉南农业优势,坚持“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突破发展现代种业、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当前,武汉4个新城区和3个涉农开发区正在统筹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加快构建以都市田园综合体为支撑,以现代农产品加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化格局。武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强势崛起,良品铺子在沪市主板上市,周黑鸭在香港挂牌上市。截至5月,武汉今年围绕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文旅结合等开展建设的田园综合体,已完成投资近1.5亿元。
“武汉市要聚焦延链强链,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要以工业的理念来抓农业,加快提升都市农业产业化水平。”武汉市市长程用文表示,下一步,武汉要向产业融合要效益,要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品牌提升要效果。以现代种业、“菜篮子”、农科创、“农业+”等四大产业链为重点,加快实现一二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记者 何红卫 乐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