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缓慢从山顶上滑下去,又慢慢坠入谷底。西边天际的火烧云还没有散尽,绿油油的烟田沉浸在粉红色的晚霞里。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鸡头村农民王正明家就住在烟田旁边,从记事起,他就种植烤烟。40年来,王正明见证了烤烟种植产业培育壮大成为当地适宜的特色种植产业,带动群众走上致富路,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住瓦房,快乐成长
“小时候,我们家居住环境就比较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下田干活不是特别方便。”王正明说,那时的村庄,依山傍水,村旁的小溪小河灌溉了稻田。
王正明从小跟随父母,农忙时下田做活,闲时下河捞鱼摸虾。每年八九月份,邀约小伙伴结伴去稻田抓秧鸡,在秧鸡经常活动的地方先用稻草铺个堆,零星的撒一些食物,过几天秧鸡就在哪里做好了窝,到天快黑的时候去捉秧鸡。后来,王正明学会秧鸡叫声,天刚亮的时候,模仿秧鸡的叫声把秧鸡吸引过来,它飞不了多远,很容易就抓住了。抓来的秧鸡,或炖或炸,香飘四溢,让人流连忘返。
王正明读小学的时候,每到节假日,帮着家里干些农活。当时,除了种水稻、玉米、洋芋,也种烤烟。烤烟是经济作物,直接影响着生产队的收入,生产队虽然特别重视,但当时条件差、技术不好,烟叶质量也不高,每年的收入都很低。
土地包产到户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烤烟。王正明家也种了5亩,建了一座烤房。移栽时,父母在前面栽,他在后面浇水;采摘时,父母在前面采,他在后面抱烟;编烟时,王正明把烟叶理齐了给父母编……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种烟年收入从几十元增加到几百元,成了村里的种烟明星。
那时候,种烟基本靠天吃饭,遇到旱涝灾害,损失较大。“后来,烟草公司推广覆盖地膜栽烟,烤烟移栽成活率提高了;使用人工防雹作业技术,减少了冰雹灾对烤烟的影响,烟叶质量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王正明说,这激励着全家年年种烟。
1990年,王正明成家后,也种了5亩烟。用牛犁地起垄,人工打塘、施肥、盖膜、采烤。到1991年底,王正明用两年的种烟收入在村旁的公路边盖了2间瓦房,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位置好,生活更方便。
王正明与妻子把智能手机作为“新农具”,加以应用,提高效率。王炳会 摄
住平房,农机在广袤田野奔驰
“成家后,我成了全家人的主心骨,用好田好地种好烟,精耕细作抓田管。”王正明说,烟草公司推广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漂浮育苗、科学施肥、成熟采摘、科学烘烤等先进技术,王正明都一一学习掌握,生产水平提高了,烟叶质量提升了,种烟收入也增加了,并成为家庭收入的支柱。
2002年,资金一时周转不开,儿子上初中急等着交学费,天下着雨,王正明夫妇连夜理烟,第二天一大早,卷起裤腿,穿着水靴,挑着烟去买,解了燃眉之急。
2003年,王正明用种烟攒下的钱买了烟草公司推广的拖拉机,机耕、起垄省了不少的工,还能用于种植其它农作物,种烟面积比之前增加一倍也不感觉到累。
后来,王正明还配套了打塘机、覆膜机、抽水机。机械的轰鸣声,伴着他往来于广袤的田野上。
2006年,王正明把瓦房拆了,用种烟收入盖了一层平房。生活条件改善后,他积极参加烤烟生产技术培训。除了平时参加各个生产环节的培训,还到城里参加烟草公司组织的职业烟农培训,专家们讲授的生产技术、烘烤方法、扶持政策等内容,他不断的实践,让他的烘烤技术又提升了一层。
2012年,王正明租了10亩地,种烟面积达到15亩,烟草公司还帮助他建了5座密集烤房。2014年,王正明买了辆面包车,出门办事更方便了。
王正明(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烤烟生产知识。王炳会 摄
住别墅,智慧机械惠及千家万户
2016年,王正明在平房的基础上,花20万元加盖了两层,建成现在的别墅。
洋气的外观,平整的地板,整洁的环境,宽敞的厨房,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智能手机、电视、冰箱、网络一应俱全,提衬着全家人的精气神。“这事搁在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 王正明说。
这期间,烤烟种植产业推行了大量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措施。由育苗业主集中育苗,烟农拔苗移栽,统一以用水调节栽烟时间,移栽时间提前了,4月底基本栽完,8月底基本烤完。机械深耕烟田30公分以上,无人机飞防作业5次,散放蚜茧蜂,烟株清秀无病,保证了烟叶质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种烟也更加智能智慧了。2021年,烟草公司推广“一部手机种好烟”,王正明用智能手机签订了合同,种烟的各项补贴也通过智能手机接收。
“变化最大、最方便群众的是智慧烘烤和智能收购的推行。”王正明说,由于群众们的信任,他担任智慧烘烤组的组长,负责50座智慧烤房的烘烤和管理,指导队员完成成熟采烟、分类编装烟、排队运输烟叶和科学烘烤。一年下来,烟农对烤后烟叶质量都很满意,更重要的是帮他们省工降本。智慧烤房实行物联网大数据烘烤,按既定的烘烤曲线程序,一键点火到烘烤结束,通过智能手机观察温湿度数据,实现精准烘烤。用电烘烤烟叶,0.45元/度,为烟农节省了一半的燃料成本。烘烤后,烟叶出炉下竿回潮后直接用机械智能分定级收购,省去理烟环节,机械定级公平公正公开。
为配合好智能分定级收购的建模工作,2021年,王正明种植了87亩烤烟,种烟收入43万元,实现了规模化。
短短40年间,王正明通过种烟,瓦房变平房再到别墅,手工到机械再到智慧,不仅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作者:王炳会 董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