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撒马依村,提到肖保良,人们总会对他竖起大拇指,并亲切地称他为种烟能手。1998年,成家不久后的肖保良初次尝试种植烤烟,从此,潜心深耕烤烟种植二十余载,一直脚踏实地,勤学好问,不断在实践探索中提高种植收益。在他的带领下,种烟这一“致富经”不仅帮助乡亲们摘掉了“贫困帽”,还过上了好日子。
初见肖保良时,浓眉下一双慈善的眼睛显得烔炯有神。由于长年在田间地块劳作,经历风吹日晒的肖保良,皮肤黝黑,发间已隐隐约约长有白发。尽管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一些痕迹,但在他笑容里却洋溢着满满的知足。
从开始种植烤烟到现在,从最初的10多亩到现在的30多亩,肖保良在辛勤努力下,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种植规模也逐渐扩大,除自家的土地之外,他还从其他农户家租地种植,希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靠山吃山,靠地吃地,肖保良认定自己就适合吃种烟这碗饭。也正是靠着这块土地让自家的孙子有书读,让儿子娶上媳妇,让家里盖起了小洋房。
肖保良编杆烟叶准备装烤。
种植经验是底气
刚开始种烟的时候,肖保良也是个“愣头青”,不知道怎么养护,不知道怎么烘烤,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既然瞅准了烤烟产业,就要用心去学,用心去栽,一定能有好收益。”肖保良一直这么告诉自己,经过一年的用心栽培,加上村里老烟农的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初出茅庐的肖保良获得不错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寨子里的一些老烟农,逐渐成长为村里的种烟能手。
在撒马依村,云烟100是这里的主栽品种。现在,说起如何种好这个品种,肖保良可是有一肚子经验想交流。“每年我都对栽烟土地进行轮作,从不接二连三的使用同一地块。冬天,就把闲置的土地深耕晒垡,田间的一部份虫卵在冷的时候就会被冻死,晴的时候就让大太阳暴晒,就当消毒了。移栽时,我都是施用农家肥、山上的腐植土兑着放到塘里,这样烟株生长环境就会通透、疏松,根系就会很发达,烟长势也好,产量就能上去。”肖保良掰着手指头就自己的种烟经验数了个一二三。
20多年与田为伍,与烟为伴的经验,让肖保良的种植底气越来越足。随着大田里的棵棵烟株逐渐成熟,烘烤季也随之到来,这时的肖保良又坐不住了,“我劝大家不要忙于采烤,中上部烟我都使劲的养,到成熟了才一次性采摘4-5片叶子。养到位,烟叶身份适中,内含物质丰富,产量能达到170-180公斤/亩,也容易烘烤出金黄色的烟叶”。
党员先锋冲在前
肖保良不仅是种烟能手,是村小组长,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心中党旗高高飘扬的他,始终不忘自己为民服务的初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和温暖着村民们。
几年前,由于地形条件限制,撒马依村是附近出了名的“饮水困难村”。每逢移栽时节,要在最佳节令把烤烟移栽下去,确保烟农利益不受损,实属严峻的考验。
时间迫在眉捷,天一直不下雨,他急得整夜睡不着觉。与烟叶收购点点长商议后,他查看了有水源的坝塘,计算容量。半夜三更打着手电筒去找寻出水口,挖小渠让水流引入坝塘;购置抽水机、发电机、花油布、水袋、大桶等抗旱设施;组织烟农在栽烟地块附近临时开挖蓄水小塘,以满足生产用水。
移栽季节,为了让村民们有序拉水运水,他提前给拉水车辆编好号,按秩序有条不紊地组织抽水、拉水运送到不同区域地块,以方便烟农栽烟。
水拉到地边,烟农们也都一个劲地忙着栽烟,生怕跟不上移栽进度,但此时的肖保良却忘了自己几十亩的用水还没有着落。老伴总责怪他,把别家的栽烟用水问题解决了,却忘了自家。他只是耐心地劝解道:“水是流动的,总会有的,不要着急,先仅着大家用。我是一名党员,又是村组长,他们都当我是主心骨,不能负了乡亲们。”
作者:张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