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等多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明确2025年我国将完成黄河文物资源调查,建立黄河文物资源数据库,发布一批重要黄河文物名录。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黄河流域9个省(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0余万处,占全国的39.73%。目前,黄河干支流所流经的69个市(州)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约16.8万处。
根据规划,我国将以黄河沿线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以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主体,适当兼顾黄河故道地区,全面开展黄河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厘清黄河文物的数量、类型、分布、特征及保护利用状况。通过全方位采集黄河文物的属性信息,我国将建立黄河文物资源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并且建立黄河文物基础数据跨行业共享机制。
黄河文物展示利用的方式也将不断进行创新。我国将创建黄河文化遗产主题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鼓励利用文物建筑建设专题性黄河文化博物馆,推出一批聚焦黄河文化核心价值和突出特征的专题展览。规划明确,要构建黄河文物展示体系。以黄河文物为主要载体,协同黄河水利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交通遗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等,以“人类发源”“文明历程”“生产生活”“水利遗产”“水陆交通”“艺术荟萃”“民族融合”“人文景观”“革命传统”九大价值主题为主线,形成黄河文化重要展示节点。
同时,将不断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推进黄河流域重要文物申报世界遗产,支持秦岭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支持黄河流域的水利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记者 牛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