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广场、橄榄大道、橄榄新城、橄榄社区……初秋八月,一踏入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城,便被诸多以“橄榄”命名的标识所吸引。在这里,你甚至会看到一些面馆、食店、大排档,也以某某橄榄店(馆)而自居。为什么这个城镇人口仅二十余万的小县城,“橄榄”之名如此兴盛?
“因为你来到了‘中国油橄榄之乡’!”带领全县农户走上油橄榄种植之路,并参与橄榄油、油橄榄果、橄榄渣国家标准起草及修订的何世勤介绍,这些都是商家自发行为。目前,全县已发展油橄榄8.3万亩,年产值超1.3亿元,受益农户4213户,每年人均从中收益1.6万元。
一枚小“橄榄”,从此奠定乡村振兴基石。
从伐到种,开江油橄榄的不平之路
“开江的油橄榄种植经历了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的多个历程。”站在位于永兴镇的“中华橄榄园”园区山巅向下望去,雨后的橄榄树越发翠绿,一枚枚饱满的橄榄果挂满枝头。
何世勤告诉记者,开江1974年开始引种油橄榄,到1985年时品种已多达138个,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油橄榄基地县”,有“川东北油橄榄品种资源库”之称。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开江油橄榄落下名头。原因很简单:种橄榄不如卖茶叶蛋。当地农户纷纷砍伐苗木,到1999年时,全县橄榄树所剩寥寥无几。
“种橄榄,开江有条件,有基础,地理环境还适宜。”到2002年,开江县委县政府抓住退耕还林机遇,把油橄榄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来抓。当年即提出在永兴镇、新太乡、新宁镇等地建5000亩油橄榄基地的计划。为此,还出台财政专项扶持政策,对油橄榄新种植面积达到200亩以上的村每亩每年补贴200元的决定,连续补贴3年;对现有油橄榄基地进行低产改造的,每亩一次性补贴200元。
为更好推广油橄榄种植,已年近五旬的何世勤成立了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决定在最有种植基础的永兴镇流转土地,以带动更多人种植。为此,他还从中国林业科学院聘请专家亲临指导,对林场进行改造,选出11个优质品种进行培育。自此,开江油橄榄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机。
在政府和企业的联合助推下,开江油橄榄取得了巨大成功。2006年,达州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油橄榄之都”,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市。开江作为达州油橄榄的主产区和生产加工基地,其作用举足轻重。
2014年,“中国油橄榄之乡”落户开江,从此拥有了第一张国家级地方名片。
制定标准,牢牢掌握行业话语权
“橄榄这一行很乱,因为没有统一标准。”说起市场乱象,一直站在销售前沿、现在已是一家公司老总的曾黎黎就不住感叹,“曾经有个知名网站的老总问我,你的橄榄油咋那么贵,而他的网站上才卖几十元一斤。”
价格混乱不止在网上,就是在欧盟一些盛产橄榄油的国家,价格也是从几欧元到几十欧元不等。在我国甘肃、云南、湖北、四川等地,也因气候、产地、制作工艺等不同,价格差异极大。
“缘于行业标准复杂,市面上不少不法商人,钻现有标准体系的空子,用橄榄渣油和初榨特级橄榄油做成混合油,打着‘初榨’旗号卖高价。”作为开江县专做油橄榄销售的负责人,曾黎黎道出其中奥秘。
2017年11月,一场围绕橄榄油展开的研讨会在开江召开,会议讨论修订了关于橄榄鲜果、橄榄渣、橄榄油感官评定标准等七项油橄榄行业标准。开江县油橄榄产业的龙头企业作为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确定的国家标准项目起草单位之一,参与此次标准的修订。
“挂杯、果香味浓、有辛辣味”是鲜果压榨橄榄油的主要特征,这一感官评定标准的加入,因为注入了独特的开江元素,开江油橄榄从此名声大噪。时任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介绍,“这更有利于重塑市场格局,掌握行业话语权。”
有了新标准,也就有了新的起跑线和比赛规则。开江油橄榄从此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坚持创新,延伸产业链为振兴赋能
“产业要振兴,关键在创新。”研究发现,油橄榄鲜果在冷榨时经过油水分离的汁水和果渣含有丰富的羟基酪醇。羟基酪醇作为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实践中多应用于心血管、高血压、细胞老化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先前我们只是将橄榄果用来榨油,其汁水和果渣白白浪费了。”开江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罗绂介绍,随着油橄榄栽种面积越来越大,尽管掌握了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如果不能提高产业附加值就走不长远。
在开江县委政府的助推下,2015年开江先后与中国林科院油橄榄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大学等5所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此后又创建了达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专事攻克油橄榄产业链上的又一技术难题——橄榄酒。第二年,“发酵型橄榄酒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关键技术即取得重大突破。
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团队对橄榄酒及其工艺进行鉴定时欣喜发现,该成果在油橄榄深加工技术领域集成创新突出,技术成熟度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建议进一步加大技术成果转化力度。
2017年,开江橄榄油、橄榄酒产品被列入省级名优产品推广应用目录。此后,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申请注册的“绿升”品牌被认定为四川省农业企业重点培育品牌,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做法被国家林草局发改司认定为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案例。
“接下来,还要联合科研机构和院校,开发、生产橄榄叶系列化妆品,进一步做技术挖掘和深度研发,争取让独一无二的橄榄酒出口创汇。”对此,开江县农业农村局的相关负责人也是信心满满。
推动融合,真正让老百姓从中受益
“科学发展、产业报国、回馈社会”,开江油橄榄在几经波折后,逐渐走出了发展困境,如今已成为开江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代名词。
“产业融合不是产业的简单叠加,关键是要在实现产业附加值最大化的基础上,让老百姓从中受益。”永兴镇党委书记袁刚介绍,从脱贫攻坚之初,永兴镇通过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大力实施土地进行整理、坡改梯项目初步形成“地成片、路成网、林成带”的油橄榄产业格局。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柳家坪、门坎坡、龙头桥、箭口垭等村推行订单种植,基地提供苗木和技术,农户自行栽植管理,鲜果按2:8分成。仅此一项,使农户较以前年均增收2300元。
此后,当地镇党委又通过“一联两带四促”党建活动,引导天源油橄榄公司支部与柳家坪村党支部组建联合党委,形成“党组织引领带动、党员示范带动”示范效应,吸收近20余名党员参与园区管护,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农户稳定增收。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我们不仅要学会按规律办事,还要在壮大产业链中让老百姓从中受益,这样的振兴才是真的振兴。”看着每天车接车送到产业园区务工的村民,袁刚心潮澎湃,“现在是树年年长,果年年结,钱年年进,技术不担心,销售不用愁,村民都把油橄榄树当成致富树精心栽种。”
2021年开江油橄榄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林业园区,还被四川省评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两个带动”先进单位。
如今的产业园区,已被开江县委县政府列为核心示范区、生态种养区、植物观赏区,并将逐步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康养为一体的产业示范园。
开江小橄榄,正全面向乡村振兴发力。
作者:何南观 李道全 记者 李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