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至27日,“科创中国”杂粮科技创新与发展产业服务团团长、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副主任、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鄂尔多斯市科技特派员冯佰利教授一行赴内蒙古兴安盟、呼和浩特、清水河等地调研指导产业发展。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付晓峰研究员,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所所长刘志萍研究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呼和浩特试验站张永虎副研究员,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副秘书长张志芬副研究员等参加了调研活动。专家组深入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就杂粮抗旱节水栽培、禾豆条带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渗水地膜高效栽培、新品种展示示范以及燕麦、谷子、糜子育种技术与方法创新等进行了探讨交流,并就杂粮品牌打造和产业提升进行了交流探讨。
在清水河试验示范基地,清水河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继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谷子、糜子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禾豆条带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和谷子、糜子渗水地膜抗旱节水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张继研究员表示,依托科研单位,组建晋陕蒙科研协作组,校(院)地合作,以项目为纽带,合作开展杂粮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期间专家组一行参观了蒙鑫粮油加工公司,并对企业产品加工和市场加工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指导。
在呼和浩特试验示范站,张永虎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试验站团队在体系支持下开展谷子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进展情况,展示了蒙谷3号、4号、5号等新品种的特点和优势,并饲草谷子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模式进行了介绍。
冯佰利教授在考察中指出,杂粮是承载中华文明的载体,是“未来智慧作物”。内蒙古是我国杂粮的主产区和优势区,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选择优质抗逆、适合机械化栽培的多元化杂粮品种是杂粮产业发展的方向。同时,加强杂粮功能产品研发力度,开发方便快捷、类型多样的杂粮功能产品,打造杂粮品牌,开拓杂粮市场,以市场拉动生产和加工,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