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重庆铜梁区大庙镇三品村乡村振兴车间,区科协党组书记柳建华、镇党委书记陶方昆、区老科协蚕桑专家田时铭一行正在查看桑枝菌开发情况。
在宽敞明亮的乡村振兴车间墙上,张贴着桑枝食用菌开发的科普挂图,一间间功能室里,安放着生产菌种的现代化仪器仪表,一个个菌架上,摆满着一排排圆柱型的菌袋,菌袋的两段长出一簇簇白色的菌朵。
三品村是铜梁区级乡村振乡示范村,也是大庙镇现代蚕业基地核心村,全村果桑、蚕桑和机收蛋白桑面积1500多亩,是铜梁最大的蚕业村。
今年以来,三品村党支部持续深化“六要路径”,围绕“抢占科技创新高地、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做优蚕桑系列产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思路,以“支部+基地+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全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目前,三品村在西南大学环境资源学院的指导下,以桑枝为主要培养料开发出了平菇、金针菇、秀珍菇和桑黄几个品种,并开始形成量产。下一步,还将开发香菇、木耳等多种食用菌系列产品。”来自区发改委驻三品村第一书记王登洪介绍说,“桑-菌-肥”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桑枝食用菌是将桑树枝条粉碎后,经过发酵、消毒等工序,再加入菌丝制作而成。桑枝菌的成功开发,是继村里成功开发出桑叶粉、桑叶面、桑叶茶、桑酒等产品之后的又一新农业特色新产品,延长了桑原料的产业链条。
在车间的墙上,张贴着“桑枝高值利用科技小院”的标牌,西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廖星宇带着几位硕士正忙着开展新菌种的研发和实验。
“‘桑枝高值利用科技小院’是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的建立的,在重庆市尚属首家。它集产学研于一体,致力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动乡村振兴。”廖星宇说,桑枝富含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它作为菌袋的主要原料,其营养成分完全满足食用菌培育的营养要求。
据介绍,前些年,村民养蚕后修剪的桑枝进了农家的灶堂。近年来农户多使用电力和天然气炊事,修剪下的大量枝条堆码在院落或抛晒在地头,加上日晒雨淋,影响了农村环境,又存在较大火灾隐患。
在蛋白桑基地不远处,8个桑枝菌大棚即将开建。王登洪介绍说,这8个桑枝菌大棚在年底前建成后,每批可以投放160万包菌袋,每个菌包可产1公斤鲜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三品村利用丰富的桑枝优势,在西南大学和区镇支持下,延伸和完善蚕桑产业链条,将‘废弃’桑枝利用起来培育食用菌,既达到了循环利用、节能生态、互补增效的目的,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值得一提的是,桑枝菌生产后的菌包,是优质的有机肥,可作蔬菜、粮食、花木、果树、桑林的底肥,实现了循环利用。”王登洪说。
不仅如此,三品村在发展桑枝菌特色农业产业中,除村集体规模发展桑枝菌增加集体收入外,还将为村民提供30万袋菌包,引领当地群众生产桑枝菌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