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资讯 > 微访谈

发展村集体经济 山东鄄城县李进士堂镇这样做

核心提示:李进士堂镇位于山东省鄄城县东北部,北隔黄河与河南省毗邻,属典型的沿黄滩区乡镇,镇内劳动力多选择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相对薄

李进士堂镇位于山东省鄄城县东北部,北隔黄河与河南省毗邻,属典型的沿黄滩区乡镇,镇内劳动力多选择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近年来,李进士堂镇抓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深挖生态资源,围绕党建引领,红色文化等,奋力探索新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强化党建引领,开发优势资源
李进士堂镇始终围绕党建引领这个主题,把握好乡村振兴的政治方向。依托黄河滩区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等优势资源,开发果蔬种植,确立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弱,故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让村党组织站在发展最前沿。2021年,李进士堂镇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提供最新草莓育苗技术及销售渠道。田楼村党支部领办鄄城县润土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鄄城县天阔草莓基质育苗产业园,占地618亩,年生产基质苗2000万株、裸根苗800万株,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优质草莓苗,每天能吸纳我镇黄河滩区闲置劳动力200余人就业。建设鄄城县天阔草莓种植丰产园,流转土地面积678亩,建设300个草莓标准化种植大棚,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取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建棚、统一订单种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价格销售的经营模式运行。


传承红色基因,锻造先锋队伍
鄄城县党组织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建立发展起来的。1937年12月中共濮县县委派宣传部长郭超到鄄北十三庄(现李进士堂镇十三庄村)发展小学教师董铁夫入党。1938年6月,在杏花岗(现李进士堂镇杏花岗村)三官庙内建立了鄄城县第一个党支部。1943年初,为粉碎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掠夺抗日根据地财力的阴谋而建立的鲁西银行机关驻田楼、马桥、李进士堂3个村,地下印钞厂设在田楼。李进士堂镇革命英烈事迹代代传扬,红色印记根植于这片热土,红色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为继承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工作作风,李进士堂镇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并在全镇党员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党员们在防疫、防火、环卫、滩区迁建等工作实践中锻造了先锋队伍的勇敢担当,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
整合各类资源,壮大集体经济
李进士堂镇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今年及今后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村集体经济“输血”功能。2022年,李进士堂镇整合乡村振兴资金635万元,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一处;整合中央、省扶持资金300万建设辛庄社区厂房项目,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整合“加强党组织建设工作队”扶持资金建设返乡创业产业园,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依托省派“第一书记”力量,发展“分散式光伏”项目。针对迁建社区屋面闲置资源,实现开发与新能源利用,拟发展光伏项目,确保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产生效益。
增强创新意识,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今年以来,李进士堂镇多次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学习,村干部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开突破口,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李进士堂镇十三庄村通过外出学习,拟在全村范围内发展农家小院经济,使农家小院经济种植实现效益最大化,实现农民增收。通过党支部领班合作社整合村内闲置院落,通过自主经营、“社会人士(合作社)+农户”、委托经营等模式,把“小院”打造成“产业”,示范带动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户自主创收意识,具有“短、平、快”效果。同时为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新活力。李进士堂镇探索实施“五好”党建发展模式,即好班子、好路子、好服务、好环境、好乡风发展模式,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让基层党建工作真正融入发展的各方面,使基层党建工作焕发出崭新的动力。(记者 张纪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